欢迎访问老文秘,一家专业的公文网站!

QQ群
手机版
我要投稿

谈谈征集启事的写作

2022-04-18 投稿人 : 佚名 围观 : 0 评论
谈谈征集启事的写作

  现如今,征集启事频繁见于媒体。如果在百度上搜索“征集”二字,很快就会出现大量关于征集的启事,最多的是征集广告口号、企业图标、企业精神,其他如征集歌词、歌曲、景点名称、道路名称、企业命名、企业策划等等,林林总总,让人目不暇接。还有征集旧照片、纪念性实物的。当然,应征者往往是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和应征的可能性而选择某个启事应征的。但反观当下,有一些征集启事违背起码的写作常识,甚至法律、道德常识,令人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本文以词曲征集启事为例来说明征集启事的写作要求。

  一、征集启事写作应遵循起码的道德信义

  信者,人言之谓也,践行自己的诺言谓之信。信义包括信用和道义。也就是说,人要能够遵守互相之间或集体之间的约定、协议及诺言,诚实无欺,知廉耻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征集启事作为一种应用文体,写作者理应遵守起码的诚信道义,并将之很好地体现在征集启事的文本之中。

  有些征歌启事,出现了这样荒谬的事情:征集启事的文本中没有提供电子信箱,而是要求应征者邮寄纸质稿件,而且要求若干份,用来给评委打分。许多应征者奖金尚未到手,已经花费了至少几元钱,如果要加挂号费就更多了。可是,这些寄去的厚厚的邮件有时却被退回,关于退回的原因,有的邮局附的纸条上说,地址不详;有的纸条上说,查无此人;还有的纸条上说,对方不接收。征集单位怎么会发出如此荒唐的征集启事?!于是,征集网上出现大量的批评之声。过了一段时间,征集单位才不得不重新发表启事,重新写明邮寄地址,并且允许作者发电子邮件,事情才有了转机。

  互联网年代,为什么一定要作者寄纸质歌词歌谱,而且一般要多少份以上?征集单位既然夸下海口,要重金征集,为什么连自己打印都舍不得呢?

  再如另一则征集启事,大意如下:“大爱中国真情呼唤”原创公益主题歌曲征集大奖赛,征集全球原创公益慈善主题歌曲及全国巡演音乐作品。“把我们的善举传递到每一个角落,让全世界充满爱,充满和谐光芒!”这本无可挑剔,有善德之心和行善条件的人,应该积极参加慈善事业,可是该征集启事中却提出一个条件,要求凡参加本次“大爱中国真情呼唤”公益慈善主题歌曲征集大奖赛的创作人随稿支付80元的专家评审团详审费用。请问,既然这次征集是为了慈善公益事业,而且主办方特别邀请相关单位赞助100万人民币善款,努力打造“大爱中国真情呼唤”公益慈善主题歌曲原创作品,并在各地电视台、电台等众多新闻媒体平台上宣传推广,为什么一定要应征人员随稿支付80元专家评审团审核费用?简直是借征集之名行敛财之实。

  二、征集启事应内容切实、言之有物

  前面例举的那家不提供电子信箱的征集单位所写的征集启事简直把笔者吓了一跳,洋洋洒洒六七页,估计不止万言。那么多的征集意义、征集条款、注意事项有多大价值?在笔者看来,内容上应该删繁就简。有些限制,说得太多,首先就是对作者创作积极性的一种扼杀。

  当然,在适当的言语环境中,模糊语言具有一定的表达价值,甚至审美价值。但是,不恰当的模糊语言、故弄玄虚的模糊语言,只能是打马虎眼。而法律类文书、经济类文书、征集启事等带有契约性质的文书,不能乱用模糊语言。有家征歌单位在征歌启事中说:

  如果来稿数量达不到一定要求的话,则征集无效。

  笔者认为,征歌的质量,并不完全取决于来稿数量的多少,来稿数量多当然是征集单位所期待的,但不能否定还有这样的情况:有时候,符合征集方期待的好歌词、好歌曲也许恰恰在并不多的来稿中。这则征集启事也不注意使用语言的感情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你的征集是求人的,怎能由于来稿数量没有达到预期的数量(这也是一个很含糊的语言)而过早说什么“征集无效”这样的冷酷语言呢?

  征歌启事中,获奖奖项设置,诸如获奖人数、奖励内容,最好说清楚,不要随便使用含混的语言。不少征歌单位含糊其辞地说“给予适当的奖励”。至于具体获奖人数、具体奖励金额并没有说明,以致在征集中出现这样的罕见情况,有家征歌单位征集运动会会歌,最后宣布“一等奖空缺”“二等奖空缺”“三等奖空缺”,只给了三个优秀奖。

  三、征集启事的语言既要讲原则又要温和得体

  词曲创作是一种既有乐趣又伴随着痛苦的活动,征集单位写启事既要讲原则又要温和得体。语气该严厉的地方应严厉,比如“不得抄袭他人作品”“如发放奖金后发现抄袭,将索回奖金”。这类措辞严厉的语言未尝不可。但是征集启事毕竟是欢迎广大作者应征的,语言风格总体上还得温和、恳切。可惜不少征集启事往往带着居高临下,甚至给作者施舍的口气。

  有的国家级团体征集启事,条款不少,措辞不够温和。如××协会关于公开征集××运动队队歌的启事(主要内容略,摘取部分内容),其中有这样一条说:

  作品提交后,非极特殊情况不再接收二次修改版本,望投递前做好充分准备,并自留底稿。

  这倒未尝不可,意思是不希望作者多次修改再投,给征集方带来麻烦。可这样一个国家团队的征集,奖励是什么呢?

  最终获选作品的创作人或团体将获得××协会颁发的荣誉证书一份。

  不给奖金不符合时下行情。就算作者义务劳动吧,启事的口气为何多处出现不必要的严厉口气。难怪有些网友在帖子中说道:“店大欺客,没有一分奖金,还说得那么霸道。”还有的单位所说的“给予适当的奖励”,最后就是一份单位宣传广告或明信片。还有只通过电子信箱大量发“电子奖状”的,这种“新发明”完全属于党和国家再三反对的“形式主义”的表现。

  有些征集启事表现出另一种荒谬情况,前面的话和后面的话明显矛盾,让应征者无所适从。有一家单位征集歌曲,网上显示的截止日期是2018年3月10日,而启事正文中却说征集时间是2016年11月25日至2017年3月10日。

  还有一些征集,电子邮件地址写错,漏掉“@”的有之,将“@”打为“2”的有之,电子邮件地址中间出现不必要的空行的有之。于是,有一定电脑使用经验的作者,只好凭经验自我修改,再试投之。细节错误反映出征集方不严谨的写作态度和工作作风。

  征集启事关心者甚多,征集单位一定要认真写作,以尊重应征者的态度,换位思考,慎重用词,处理好每一个细节,方有可能征来优秀作品。

相关文章

  • 述职报告的写作要领
    述职报告的写作要领

    (1)充分反映自己在任期内的工作实绩和问题。述职是民主考评干部的重要一环,也是干部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的一种有效形式。干部作述职报告,是为了让组织和群众了解和掌握干部德才状况和履行职责的情况。...

    2021-03-15 21:59:20 述职报告
  • 运用“加减乘除”法起草会议通知
    运用“加减乘除”法起草会议通知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中办发[2012]14号) 规定:“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 批转、转发公文。”在党政...

    2023-03-10 18:01:38 会议通知
  • 浅谈工作例会纪要撰写的注意事项
    浅谈工作例会纪要撰写的注意事项

      工作例会是单位定期总结点评前一阶段工作,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的一种会议形式。各级领导、机关能够通过工作例会及时掌握各项工作进展,主动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现场提出...

    2022-03-22 09:57:49 工作例会纪要
  • 写材料首先要学会看材料
    写材料首先要学会看材料

      会看材料,不一定会写材料;但是,不会看材料,就一定不会写材料。  看,考验的是经验,展示的是底蕴。看得懂、看得透,是“会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写作者思维理念、价...

    2023-05-21 13:25:54 材料
  • 新闻特写如何出彩
    新闻特写如何出彩

      新闻特写是报纸和电视等媒体常用的一种新闻文体,它最突出的特点是通过精彩的片段再现事件、人物和场景,并以此来反映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的主要特征。  笔者采写的新闻特...

    2023-05-20 19:02:13 新闻
  • 领导讲话稿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领导讲话稿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领导讲话是实施领导、开展工作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讲话稿的写作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一篇优秀的讲话稿, 不仅代表了领导和机关的意图, 反映所在单位群众的迫切愿望和利益,...

    2023-04-02 16:25:50 领导讲话稿
  • 讲话稿的主体写法
    讲话稿的主体写法

    根据会议的内容和发表讲话的目的,讲话稿的主体部分一般有以下几种写法: 工作性质的讲话稿,其主体部分一般用并列式结构,可以分几个部分介绍工作情况或提出搞好工作的几点意见,用...

    2023-03-18 19:41:57 讲话稿
  • 会议通知与会议邀请函的不同
    会议通知与会议邀请函的不同

      一、行文关系不同  会议通知与会议邀请函,在写作主体与写作受体的行文关系上有着明显的不同。会议通知多用于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或者虽然没有上下级关系但在业务上有指...

    2023-05-30 20:14:20 会议通知 会议邀请函
  • 怎么写报告
    怎么写报告

      报告属于上行文,适用于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询问,是各类单位经常使用的文种。  报告包含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报告机关、签发日期...

    2023-07-13 21:41:21 报告
  • 说说文章写作中的“三”
    说说文章写作中的“三”

      阳春三月, 春暖花开, 三阳开泰, 大吉大利。不禁想起这个“三”字儿来。“三”在中国, 是一种传统文化, 很多事儿都与“三”有关。旧时封...

    2023-02-16 22:50:31 文章写作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