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老文秘,一家专业的公文网站!

QQ群
手机版
我要投稿

池州市气象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2022-01-29 投稿人 : 佚名 围观 : 0 评论
池州市气象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三优池州”的关键之年。池州市气象部门在省局党组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对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推动池州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扎实开展,亮点纷呈,成效显著。

  一、亮点工作

  (一)党史学习教育走心走实见成效。市局党组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重大意义,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与气象业务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实,统筹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同时围绕讲话精神结合实际开展专题研讨。市局积极申报全省气象部门模范机关,并在市直模范机关建设工作推进会上交流发言。机关党支部与事业单位党支部被评为“四星级”党支部,机关党支部被评为市直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见效果。在气象服务和防汛减灾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支部战斗堡垒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2021年,市政府领导多次在气象服务材料上作出重要批示。5月21日,池州市委书记方正一行到市气象局检查指导汛期气象服务准备工作,对气象部门前期有效应对强对流天气进行了肯定。在市气象台设立党员先锋岗,气象台1名党员荣获市优秀共产党员,1名党员被推选为市第五届党代会代表。

  (三)气象预警信息靶向精准发布见成绩。针对解决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池州市局与应急局联合建设气象预警信息靶向精准发布系统。8月12日发布暴雨红色预警,覆盖青阳、东至县等7个乡镇,受众101463人;8月23日发布暴雨红色预警,覆盖东至县3个乡镇,受众13515人。

  二、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成绩显著

  (一)强化政治统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1.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加强机关党建工作。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严”字当头,精心谋划部署推进。成立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层层抓落实。坚持“学”字为先,发挥党组以上率下作用。局领导班子分专题开展了4次党史学习教育集中学习研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已开展8次集中学习,局党组书记讲党课1次,邀请市委讲师团和党史办专家举办了3次专题宣讲。坚持“实”字为要,精准发力为群众办实事。结合调研检视,确定“我为群众办实事”15项事项。围绕事项,市气象局多措并举进行落实。坚持“活”字为功,多载体多形式营造浓厚氛围。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支部会、党课、学习强国、中国气象远程教育网等各渠道,领导示范学、专家领学、集中学、党员互学、红色基地实践学、个人自学等多种方式学习领会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积极参与池州红色基地网上打卡、“学百年党史,奋进新征程”党史网络知识竞赛等活动。

  2.严肃监督执纪问责,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坚持将关口前移,注重日常工作纪律、会议纪律、值班情况、会商情况的监督,在节假日通过公文通知、廉政祝福等形式进行提醒。深化纪律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务用车、政府采购等内控制度,发挥职能监督作用。完善权力运行机制积极开展第20个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组织全体职工参加廉政知识测试,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开展张书余岳虎案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开展廉政专题党课。

  (二)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做好全方位气象服务保障

  1.筑牢防灾减灾救灾链条“第一环”。2021年共制作气象信息专报41期、重大气象信息专报6期、春运天气专报41期;专题气象服务(月预测)7期。6月10日联合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入梅新闻发布会,气象台加强和市应急管理局、市水利局等相关部门信息通报和会商,和市水利局联合发布池州市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风险预警15期。池州市气象局积极主动服务地方,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扬。

  2.持续深化部门联动,形成防灾减灾合力。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池州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了池州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贯彻落实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责任清单等文件,建立了应急、水利、气象联合会商机制。与市应急局开展信息员共建共享工作,实现气象信息员村级全覆盖,联合开展防灾减灾培训;与水利联合发布山洪气象灾害风险预警15期,与自然资源规划局拟共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精细化业务系统。成立了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和技术组,率先在全省组织召开全市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培训会,邀请省局高层次人才驻点指导3个月。与省公服务中心和池州市交警支队合作模式作为全省试点,开展大雾天气自动识别,为境内高速公路安全提供保障。

  3.多渠道深化社会媒体预警发布。截至目前共制作寒潮、大风、强对流等各种气象服务材料37期;天气周报100期;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种、农作物病虫害等特色农业产业气象服务材料28期,参加全市病虫害统防统治现场会2次;森林防火气象专报19期。加强新媒体管理工作,利用电视天气预报、微博、微信、今日头条、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等新媒体手段扩大气象服务覆盖面,提升气象服务信息的快速广泛传播能力。全年共发布微信信息738条、微博信息3105余条,目前拥有微信粉丝量共2340人、微博粉丝量4074人。

  (三)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推进有力

  将“开展湿地温室气体监测和低层通量观测,探索实施湿地生态涵养人工影响天气工程建设”、“做好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中国天然氧吧、避暑旅游目的地创建”等内容纳入《池州市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规划》。升金湖湿地温室气体监测站点列入省级温室气体监测站点布局中。组织申报安徽省避暑旅游目的地,石台县牯牛降风景区入选省文旅厅和省气象局联合组织的首届安徽省避暑旅游目的地。

  (四)扎实推进“三农”工作,助推乡村振兴

  对标乡村振兴具体要求,做好特色农产品、乡村生态等气象服务保障工作。为林业、国土、旅游、供电、环保、机场、国元保险等行业提供行业气象服务,推送森林防火气象宣传与服务手机短信近万条;石台局完成2021年富硒米气候好产品申报、评价、验收等工作;帮助贵池区申报“天然氧吧”组织筹备;与池州市减灾救灾委员会联合举办两次全市灾害信息员培训。

  市局到定点帮扶村河口村开展走访305人次,在 “832”销售平台消费帮扶13000余元,积极开展援疆对口帮扶。

  (五)全面推动研究型业务创新发展

  对标监测精密发展智能观测业务。新建的3套长江航道站投入运行;全市共有16个气象观测站纳入中国局“补短板”项目气象观测站网建设;池州L波段风廓线雷达按照中国局要求纳入了2022年建设项目,西黄山农田小气候观测站纳入省局考核。气象观测业务运行稳定。深化观测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组织开展汛前综合内审和探测环境专项内审,接受省内交叉内审和省局抽审,切实将体系思想融入到观测业务各个领域,确保观测质量。继续实施观测装备保障社会化,观测设备正常运行率位于全省前列。建立气象数据使用审批、备案制,使用唯一标识符,确保气象数据安全。

  对标预报精准发展智能预报业务。开展气象预警信息精细化工作,目前全市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已精细化乡镇、社区。扩大决策服务材料呈送范围至四大班子、常委单位、防指成员单位,市委书记、分管副市长等多次作出重要批示。5月21日,市委书记方正到市气象局调研汛期气象服务工作,对5月15日的强对流天气气象服务表示了肯定,对气象服务一线工作人员表示了慰问。

  气象科技创新再见新功。全年公开发表第一作者论文12篇;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通过项目验收以及科技成果认定;聚焦池州市本地灾害性天气研究,申报安徽省气象局预报员专项1项;召开池州市气象局项目推进会,10个自立科研项目通过验收;推动研究型业务向基层延伸,县气象局申报2021年度池州市社会发展领域科技攻关项目2项。

  (六)履职尽责做实气象管理

  继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将防雷减灾安全工作纳入了对县(区)级政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安全监管体系。持续、深入开展防雷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池州“4.6”火灾事故发生后,迅速组织检查组深入市辖区内所有易燃易爆场所开展防雷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工作,发现隐患7处并要求进行整改,并开展 “回头看”,督促全部整改完成。全面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池州市辖区2021年度防雷安全重点监管对象入库共85家。全面完成6家省级以上开发区气候可行性论证区域评估工作。

  (七)全力做好各项重点专项工作

  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以文明城市大创建带动文明单位小创建,形成创建合力。常态化开展创城宣传、包保路段巡查、联系社区清洁、交通文明岗、创城集中入户宣传等活动,树立我局全国文明单位良好形象,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全市气象部门安全生产总体形势平稳。全员接种新冠疫苗,全市气象部门疫情防控形势稳定。

  三、2022年工作计划

  1.提升气象精密监测能力。提升国家级台站基本气候变量观测覆盖度,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开展观测试验,奠定国家气候观象台遴选基础。完成城区风廓线雷达建设。建设东至县高分中心。

  2. 提升气象精细化预报能力。发展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预警技术,完善从分钟到年,从天气到气候及其影响的无缝隙全覆盖的网格预报预测体系,提高预报精准度,延长预见期。厘清气候预测产品清单,建立工作制度和流程,定期向社会公众发布气候趋势预测产品。

  3. 提升预警信息发布能力。与应急管理等部门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提升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完善应急广播等预警信息快速传播手段。继续开展“靶向发布”能力研究。

  4. 提升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作业能力。规范地面人工增雨作业点和设备建设水平,完成全市三县一区地面自动化作业设备及固定作业点标准化建设和搬迁工作。建设规范的人影弹药存储仓库。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