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老文秘,一家专业的公文网站!

QQ群
手机版
我要投稿

全市创建全国精神文明城市工作情况汇报

2023-03-29 投稿人 : 佚名 围观 : 0 评论
全市创建全国精神文明城市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明创建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始终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和社会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龙头工程,全力推进创城工作,创建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一、坚持常态长效,持续巩固提升。坚持把创城作为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打造城市品牌的有力抓手,在长效创建上下足功夫,建立健全创城工作机制。一是组建工作专班,夯实组织体系。成立市委书记、市长任总指挥、第一副总指挥的创城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及环境整治、市政建设、宣传工作、未成年人教育、社区与乡村创建、行业与志愿服务、效能督查组等7个专项工作组,实现建章立制、常态化运转。抽调职能部门业务骨干集中办公,并由市厅级领导驻点办公,专职负责创城指挥部日常工作协调。通过实行每周一调度,推进创城工作中具体问题的有效解决,并建立创城日信息、周督查、月通报等工作制度,全力推动创建工作落实。市创城指挥部根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要求,将创城任务精准分解到市直单位和主城区,并由驻点的厅级领导以面对面交接和电话落实的方式,逐一交接任务清单,明确工作要求。二是强化网格管理,压紧压实责任。将中心城区划分为若干创城网格片区,市各套班子的厅级领导对中心城区各网格片区进行挂片督导,市里每个厅级领导每月至少一次深入挂点片区,帮助社区解决一批创建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同时,市、区各级各类文明单位(校园)全部与社区开展共建,签订共建协议,落实共建项目,形成各级文明单位与居民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手共建文明城市的工作格局,建成了多个创城示范街区品牌,起到“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三是坚持群众主体,突出共创共建。坚持让群众参与创城,持续开展主题活动,组建多支志愿者队伍,近*名市民“组团”投身志愿服务行动,掀起全民创城新高潮。坚持让群众监督创城,发动广大市民对不文明行为进行“随手拍”监督,由指挥部督查组负责将市民反映的问题及时转交责任部门处置办复,并实行“逢报必奖”给予曝光线索物质奖励,实现创城智能化“日督查”效果。坚持让社区评价单位,在市文明单位测评体系当中,设置多个项目由社区直接对单位进行评分,让基层评机关成为文明单位测评的常态。同时为基层减负,简化了文明单位考评,大幅度删减了与民生关联度不高的测评指标,让单位在文明创建过程中更加关注民生、服务群众。

此处隐藏2020个字。VIP会员可见

  四、激发内生动力,助推高质量发展。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各项工作标准和水平,加快推动经济、城市、民生等领域高质量发展,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广泛支持。一是站稳人民立场,办好社会事业。坚持创建惠民、创建为民,按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标准,持续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坚持将每年*%的财政支出投向民生社会事业,重点围绕补齐短板弱项,扎实推进教育、卫生与健康、养老和城乡民生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工作,近两年多来累计实施项目*个、完成投资*元,共新增学位*个、医疗床位*张、养老床位*张,群众“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同时,持续深化平安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群众安全感率达*%,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稳定,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不断提升。二是优化政务环境,落实“马上就办”。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企业开办时间从5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登记时间从3个工作日压缩至1.5个工作日:强化窗口服务规范管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确保审批服务即办率达90%以上;深化“最多跑一趟”改革,让“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成为常态,市本级超过98%的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正式运行,公共资源交易实现“全市一张网”。落细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着力创新监管方式,打造“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升级版”,仅去年就新增减税降费*元。三是提振干事激情,加快高质量发展。通过抓好文明城市创建,进一步增强城市的软实力和吸引力,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的精气神,全市人心思齐、人心思进的氛围更加浓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先后引进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迅速集聚近*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加快培育产业集群,构筑起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推动地区生产总值先后跨过千亿大关、去年经济总量达*元。特别是近两年来,我市经济增长持续位居全省首位,迈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今年上半年,全市GDP、规上工业增加值、两项财政收入、两项居民收入等多项指标位居全省第一,很好地反映了这几年后发追赶的良好势头,也彰显出精神文明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强大牵引力。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