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专题“回头看”问题清单

一、学习研讨方面(5个)
1.学习内容是否存在“碎片化”,未系统覆盖纪律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核心要求?部分单位仅零散学习领导讲话摘要,未组织研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相关条款,导致党员对“禁止违规收送礼品礼金”“公务接待标准”等具体要求掌握模糊。例如,某基层单位在学习中仅播放10分钟解读视频,未开展原文学习,后续检查中发现3名干部不清楚“公务用车使用范围”。
2.研讨是否流于形式,未结合岗位实际查摆潜在风险?一些部门研讨时“照本宣科”,缺乏结合岗位职责的深度分析。如某窗口单位在研讨中仅泛谈“服务群众”,未针对“一次性告知不到位可能引发的吃拿卡要风险”“群众赠送土特产如何规范拒绝”等具体场景展开讨论,导致后续出现1起工作人员接受管理服务对象茶叶的问题。
此处隐藏3420个字。VIP会员可见
19.开门整改是否有实效,整改结果未向群众反馈?部分单位对群众提出的问题整改后,未及时反馈结果,导致群众参与感不强。如某医院在“回头看”中收到群众“挂号排队时间长”的建议,虽增设了2个窗口,但未通过公告、电话等方式告知提议群众,群众仍认为“问题未解决”,后续投诉率未下降。
20.是否拓宽监督渠道,对新媒体平台留言回应滞后?一些单位未利用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收集意见,对网民留言回应不及时。例如,某县在“回头看”期间,有网民在抖音反映“某景区乱收费”,但该县未安排专人监测,5天后才发现并处理,此时该视频已获赞1.2万,造成负面舆情扩散。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