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材料用典】温温恭人,如 集于木;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 【例文】“温温恭人,如集于木;惴惴小心,如临于 谷。”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处世为政之道,就像站在树枝上、 立在深渊旁一样,必须小心翼翼,时刻保持清醒、保持警惕。 要随时洒扫庭除,荡涤心灵尘埃,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 不眩于五色之惑,始终秉持“心如清水、形如白玉”的人生姿 一毫不 态,方可行稳致远。(中国纪检监察报《廓清杂...
2025-09-13写材料用典- 【写材料用典】万分廉洁,止 是小善;一点贪污,便为大恶
- 【例文】守廉道,以养高洁之清气、防贪腐之浊气。廉行天 下,洁创未来。清人郑端说:“万分廉洁,止是小善;一点贪 污,便为大恶。”从政为官一旦染上贪腐之气,就容易被随之 而来的无尽欲望吞噬,走上不归路。“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 难。”(中国纪检监察报《正心明道行稳致远》) 【典故】出自清代郑端《小窗幽记·卷一·...
2025-09-11写材料用典- 【写材料用典】居官当廉 正自守,毋黩货以丧身败家
- 【例文】“居官当廉正自守,毋黩货以丧身败家。”清廉自 守,以廉为先、以廉养心,便可养一身凛然正气,扬两袖清廉 之风。清廉自守,贵在一个“守”字。坚守初心,做到廉洁奉 公、干净干事;固守本色,做到不染一尘、清清白白;严守法 纪,做到心有所畏、行有所止。(中国纪检监察报《正心明道 行稳致远》) 【典故】出自明代宋濂、王濂...
2025-09-09写材料用典- 【写材料用典】心不清则无以见道
- 【例文】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严以修身 永无止境,党性锻炼、心性磨炼是终身功课,必须久久为功、 持之以恒。广大党员干部须把修己清心作为必修课,时刻对标 党章党规要求、对标群众期盼,在纷扰中守得住宁静,在诱惑 前立得住本真,真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 止。(中国纪检监察报《修己以清心为要》) 【典故】出自宋代林逋...
2025-09-08写材料用典- 【写材料用典】教小儿宜严,严气足以平躁气
- 【例文】“教小儿宜严,严气足以平躁气。”古往今来,诸 多先贤都强调,教育子女当以严为要。亲情之爱固然不可或 缺,但若缺乏教化,则易溺爱成灾。唯有以规矩立身,以严正 导行,方能收敛子女浮躁、任性的习气,培养其沉稳有度、知 礼守法的品格,为其将来立身行道、担当责任奠定根基。(中 国纪检监察报《教儿宜严》) 【典故】出自清代王永彬在...
2025-09-08写材料用典- 【写材料用典】从来有名士,不用无名钱
- 【例文】“我身如孤云,随风堕湖边。墙东木阴好,初识避 世贤。从来有名士,不用无名钱。”这首诗颇有警示之意,告 诫我们为官者当守着俸禄过日子,绝不能贪占那些没有来由的 钱。纵观历史,很多有名的为官者,都不愿用“无名钱”。在 他们心中,“若受一文,不值一文”。对于不义之财,他们丝 毫不染指。(中国纪检监察报《从来有...
2025-09-06写材料用典- 【写材料用典】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
- 【例文】遵法度而克己,则少生邪念不妄为。正如《韩非 子》所言:“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畏法度者懂得“有 所为有所不为”,在权力面前不越雷池,在利益面前不踩红 线,这份“行止有度”的自觉,让每一步前行都踏实稳 健。(中国纪检监察报《心有所畏行有所止》) 【典故】出自战国韩非《韩非子·饰邪》,故智能...
2025-09-04写材料用典- 【写材料用典】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
- 【例文】“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纵观近年来查处的违 纪违法案例,不难发现一个人底线的突破、行为的失守,可 谓“存乎一心”。无论以权谋私失去公心,还是暗箱操作失去 敬畏心,抑或是敷衍塞责失去责任。(中国纪检监察报《修己 以清心为要》)【典故】出自西晋傅玄《正心》,立德之本,莫尚乎正 心,心正而后身正。【释义】意思是,立德的...
2025-08-22写材料用典- 【写材料用典】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 【例文】不乱于心,方能宁静致远。古人云:“人能常清 静,天地悉皆归。”心静则智生,智生则事成。凡事不乱于 心,不心浮气躁、心有旁骛,就能砥砺意志,平心静气、心驰 神往,致力于专心谋事、用心干事、一心成事。(中国纪检监 察报《安之若素,不乱于心》) 【典故】出自东汉葛玄《太上老君谈常清静经》,人能常清 静,天地悉皆归。 【释义】意...
2025-08-20写材料用典- 【写材料用典】知足者富
- 【例文】“知足者富。”世人常将富足与金钱财富等同视 之,殊不知心之富足,方为真富。俭,也并非吝啬、寒酸之 谓,而乃节制之道,是内心对物欲的主动克制、选择和超越,是 一种生命智慧、修身境界和价值追求。(中国纪检监察报《俭者 心常富》) 【典故】出自老子《道德经》,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 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释义】意思...
2025-08-19写材料用典- 【写材料用典】志于道 德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
- 【例文】夫志当存高远。远大的志向决定人生的高度。唯立 志为人民谋福祉,才能不为名利羁绊,不被私欲裹挟,坚守初 心、持之以恒地为事业奋斗。“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以累其 心”,于共产党人而言,不为自身谋私利,一心一意为人民谋 幸福,应是始终不变的志向与追求。(中国纪检监察报《有志 无有不成者》) 【典故】出自明代王阳明《致良知》,...
2025-08-19写材料用典- 【写材料用典】强行者有志
- 【例文】“强行者有志”。不畏艰难、不屈不挠的人,内心 必有坚定的信念与志向,支撑其战胜重重难关。古语“志之所 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说的就是远大目标的 实现需要依靠坚定不移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意志——这正是成 事者的灵魂支柱与精神脊梁。(中国纪检监察报《有志无有不 成者》) 【典故】出自春...
2025-08-19写材料用典- 【写材料用典】欲而不知足,失其 所以欲;有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有
- 【例文】“欲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止,失其所 以有。”一些落马的领导干部,职位不可谓不高,权力不可谓 不大,为何还走上违法犯罪之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知足。 他们对政治待遇不知足,因此野心膨胀,不守政治纪律,不讲 政治规矩,“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对生活待遇不知 足,因此贪得无厌,大搞权钱交易,结果像“温水煮青...
2025-08-19写材料用典- 【写材料用典】思危于未形,绝祸于方来
- 【例文】心存侥幸,肆意妄为,是不幸的开端。无数案例证 明,贪婪行为多戴着“侥幸”的面具,其根源是理想信念丧 失。“思危于未形”才能“绝祸于方来”,党员干部应时时处 处戒除侥幸心理,远离红线,常自省自警,方能在干事创业的 道路上行稳致远。(中国纪检监察报《莫存侥幸心理》) 【典故】出自晋代葛洪《抱朴子&middo...
2025-08-14写材料用典- 【写材料用典】良玉未剖,与瓦石相类;名骥未驰,与驽马相杂
- 【例文】高山景行,需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行动。“良 玉未剖,与瓦石相类;名骥未驰,与驽马相杂。”再美好的德 行,若是不能付诸实践,也只能泯然于平庸之间,黯淡无光。 因此,不溺于虚无的幻想,不耽于缥缈的畅望,脚踏实地方能 砥砺前行。(中国纪检监察报《高山景行》) 【典故】出自唐代令狐德棻等人编著《周书》卷二十三《苏 绰传》,良玉未...
2025-08-14写材料用典- 【写材料用典】得下之情
- 【例文】“得下之情”考验的是工作作风。作风连着民 心,小节牵动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调查研究新风扑面,广 大党员干部走出院子、沉下身子,深入车间码头、田间地头、 市场社区,掌握一手资料,触摸发展脉动。这样的调研,既可 以熟悉基层的实际情况,又可以收获原汁原味的意见建 议。(中国纪检监察报《练好“得下之情”基本功》) ...
2025-08-14写材料用典- 【写材料用典】坚志者,功名之主也
- 【例文】“坚志者,功名之主也;不惰者,众善之师 也。”志坚则心定,心定则有恒,有恒则事成。志向坚定,方 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守正不变的恒心,不为外扰,不困逆 境,做到猛志固常在、坚志而勇为。(中国纪检监察报《有志 无有不成者》) 【典故】出自晋代葛洪《抱朴子·广譬》,坚志者,功名之 主也;不惰者,众善之师也。登山以艰险而止,则必...
2025-08-14写材料用典- 【写材料用典】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
- 【例文】让遵规守纪成为一种自觉追求,作决策、办事情、 推工作,决不给自己留“暗箱”、开“后门”,确保秉公用 权、公私分明。坚定慎初慎微之念,侥幸心理不是凭空而 生,常在思想动摇的间隙乘虚而入,所以千万别“破窗”,管 住第一次吃拿卡要的手,牢记“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 隐”,做到不畏人知畏己知。(中国纪检...
2025-08-08写材料用典- 【写材料用典】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 【例文】“无心者公,无我者明。”无心即不掺加个人私心 杂念,站在公义的立场上处理问题,体现的是一种崇高的官德 人品。由此,才能将“去私存公”视为为政的根本。(中国纪 检监察报《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典故】出自清代金缨《格言联璧·处事类》,谋人事如己 事,而后虑之也审;谋己事如人事,而后见之也明。无心者 公,无...
2025-08-08写材料用典- 【写材料用典】所处益高,则其视下 益小;所见既大,则其小者不足观也
- 【例文】《孟子·尽心上》有云:“观水有术,必观其 澜。”意指观察水流需得其法,当着眼于水的壮阔波澜。孟子 进一步阐释:“所处益高,则其视下益小;所见既大,则其小 者不足观也。”此语道出唯有登高方能望远,胸怀全局才能运 筹帷幄,深刻揭示了善谋者须立足全局,运用系统思维谋划长 远,以关键突破牵引整体推进。(中国纪检监...
2025-08-07写材料用典- 【写材料用典】进不失廉,退不失行
- 【例文】对共产党人而言,修身律己是终身课题。名节如璧 不可污,身正方能行远途。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需秉承正 人先正己的原则,把党纪国法、公义廉耻作为心中戒尺,将严 于律己、修身自律奉为圭臬,“进不失廉,退不失行”,永远 保持清正廉洁的崇高本色。(中国纪检监察报《不能正其身如 正人何》) 【典故】出自春秋齐国晏婴《晏子春秋&mi...
2025-08-06写材料用典- 【写材料用典】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 【例文】时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永葆初心本色,永
远当一名廉洁勤政的好干部。《论语·述而》有云:“必也临
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这一论述告诚党员领导干部,遇到
事情要谨慎小心、谋划得当,才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中国
纪检监察报《职思其居职思其外职思其忧》)
【典故】出自《论语·述而》,子谓颜渊曰:“用之则
行,舍...
2025-08-05写材料用典- 【写材料用典】胸次全无一点尘
- 【例文】于谦一生忧国忘身,其临危不惧的家国担当、清正 廉洁的为官操守、“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凛 然之气,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精神财富……这 些彪炳史册的名字,共同绘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谱——读书 不只为功名,更在涵养“胸次全无一点尘”的浩然之气;坚守 不只为当下,更...
2025-06-29写材料用典- 【写材料用典】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 【例文】“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理论学习不仅要学 而信,而且要学而用、学而行,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知 行合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也是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重 要遵循。只有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才能把党的创新 理论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从而更好地服务 人民群众、服务发展大局。(解放军报《学而信学而...
2025-06-28写材料用典- 【写材料用典】一念常惺,纤尘不染
- 【例文】一念常惺,纤尘不染。现实生活中,会有“大量灰 尘向我们迎面扑来”,党员干部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克己,不 能丢掉自我革命的精神。杨业功坚持不见送礼者,房门上 书“携礼莫入”;郑培民有集邮的爱好,却一生自敛其 好……他们以不贪为宝,以气节为尚,以清廉为名,是党员干 部学习的榜样。(中国纪检监察报《能克己方...
2025-06-27写材料用典- 【写材料用典】胸中先乱,何以临事
- 【例文】古人云,“胸中先乱,何以临事?”具有“识得 破”的能力和聪明,却没有“忍得过”的毅力和定力,就很容 易未战先乱。纵观历史,公孙仪嗜鱼而不受鱼,杨震用“四 知”拒金,子罕以不贪为宝,李汰“黄金难换腐儒贫”,哪一 个不是节操坚如金石、心志韧如蒲苇的清官廉吏。(中国纪检 监察报《操存要有...
2025-06-26写材料用典- 【写材料用典】得众人之力者即无不胜也
- 【例文】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子,曾多次强调 集体力量的重要性:“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 为,则无不成也。千人之众无绝粮,万人之群无废功。”他还 说:“得众人之力者即无不胜也,用众人之力者乌获不足恃 也。”历史和实践一再证明,能够把众人的力量和智慧集结起 来,就可以无往而不胜。(中国纪检监察报《一则多...
2025-06-25写材料用典- 【写材料用典】不履邪径,不欺暗室
- 【例文】正如古训所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朋友间、 私底下、细微处,能否一如既往地自律,是检验为官者人品官 德的试金石。袁聿修暗处不自欺,坚守正道,源于他对“清 廉”二字始终心存敬畏,无论何时何地都不放纵、不越轨、不逾 矩。(中国纪检监察报《暗处不自欺》)
【典故】出自宋代李昌龄《太上感应篇》,是道则进,非道...
2025-06-23写材料用典- 【写材料用典】君子使物,不为物使
- 【例文】“君子使物,不为物使”。面对物欲的“利
诱”,当心如磐石,坚决拒绝,不能动丝毫贪念。然而,在现 实生活中,个别党员干部不注重节制私欲,禁不住糖衣炮弹的 进攻,在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生活上堕落,最终偏离了 人生航线,背离了初心,坠入贪腐深渊,教训深刻、令人深 思。(中国纪检监察报《不役于物》)
【典故】出自...
2025-06-22写材料用典- 【写材料用典】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
- 【例文】“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物欲没有穷尽,如果不加节制、不懂取舍,就会掉入欲望的陷阱,沦为器物的奴隶,结果使得自己“人为物累,心为形役”。过多的物质追求,只会给自身带来束缚与负担,让人深陷欲望的漩涡,甚至会搭上自己一生的自由与幸福。(中国纪检监察报《不役于物》)
【典故】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
2025-06-21写材料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