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改委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问题汇总(90条)

一、带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方面(27条)
1.政治理论精读欠缺火候。班子成员在研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多满足于集中学习时的篇章诵读,自主精读深思不足。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论述学习为例,未深入剖析**作为汉江流域核心城市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中的独特切入点,仅简单参照一般性政策指引推进工作,致使近一年汉江**段沿岸产业绿色升级项目落地率较同类沿江城市低15%,未能充分挖掘理论对本地实践的精准指导价值。
2.学用转化衔接迟滞不畅。学习新发展格局构建相关理论后,在谋划**产业外向型发展路径时,未能迅速将理论要点转化为实操策略。如在拓展跨境电商业务方面,虽知晓贸易数字化转型大势,但因未吃透理论内涵,制定的扶持政策针对性不强,本土跨境电商企业数量增长缓慢,年增速仅8%,远低于全国平均15%的增速,滞后于城市发展需求。
此处隐藏12947个字。VIP会员可见
15.党务干部业务生疏。党务工作者多为兼职,缺乏系统培训,对经济发展、项目管理等业务了解有限。在组织党建与业务融合研讨时,超70%党务干部无法精准指出业务痛点、难点,提不出针对性党建助力方案,党建业务融合沦为口号,难以落地生根。
16.主体责任压而不实。每年初层层签订从严治党责任书,但后续跟踪问效缺失。班子对分管科室党风廉政建设仅年中、年末简单过问,对日常问题失察。如某科室长期存在工作纪律散漫、服务群众态度差问题,班子直至年底考核才发现,未及时督促整改,导致问题恶化,群众投诉率上升20%。
17.一岗双责履职不力。班子成员重业务指标完成,轻分管领域廉政、作风建设。在负责重大项目投资监管时,只盯进度、资金到位,忽视对工作人员廉洁风险防范教育。去年,该项目团队有2人因违规收受施工方礼品受处分,反映出“一岗双责”未落地,廉政建设与业务脱节。
18.责任追究避重就轻。对违纪违规问题处理时,碍于情面、怕得罪人,多从轻发落。如某干部违规泄露项目招标底价,本应依规严肃处理,却仅给予内部警告、扣发少量奖金,未起到震慑作用,此后类似违规行为有再犯趋势,从严治党压力未能有效传导,制度严肃性受损。
19.工作纪律散漫成风。单位考勤制度执行不严,迟到早退现象屡禁不止,月均违规人次达30次。在项目策划、经济形势分析等重要会议中,常有干部手机铃声响、交头接耳,影响会议效率,导致关键决策讨论不深入,近一年因会议纪律差误判经济形势2次,影响政策精准制定。
20.财经纪律漠视轻慢。在公务接待、办公用品采购等经费使用上,超预算、违规报销问题频现。经审计,上年度公务接待费超预算25%,原因是接待审批随意、陪餐人数超标;办公用品采购未按规定招标,价格虚高15%,浪费财政资金,反映出干部对财经纪律敬畏心缺失。
21.保密纪律漏洞百出。在涉及襄阳城市发展规划、重大项目涉密资料保管、传输环节,保密措施形同虚设。如某干部用私人邮箱发送未脱敏的产业布局规划文件,险些被黑客截获,若泄露将严重影响城市发展战略布局,虽未造成实质损失,但凸显保密纪律执行危机。
22.廉政教育前瞻性差。廉政教育多针对已发违纪案例“亡羊补牢”,未立足岗位风险提前预防。如在新兴数字经济项目审批岗,业务拓展快、资金流动大,却未提前定制专属廉政教育课程,待出现干部违规干预项目数据问题后才匆忙补课,延误问题发现与纠正时机,给项目推进抹黑。
23.教育内容针对性弱。通用式廉政教育多,未结合不同科室业务特性。对能源管理科室讲与农业补贴相同案例,干部兴趣缺缺,吸收效果差。问卷调查显示,超80%干部认为教育内容与岗位关联不大,学习后对自身风险防控帮助有限,未达到精准教育筑牢防线目的。
24.教育方式陈旧单一。依赖集中授课、观看视频,缺乏模拟场景、实地参观等沉浸式体验。如学习项目招投标廉洁规范,课堂讲授后干部对违规操作细节仍模糊,若引入模拟招投标现场纠错环节,效果将大增,可当前单一方式致教育入脑入心难,干部违规风险仍高。
25.内部监督各自为政。纪检监察、审计、业务科室监督力量分散,未形成合力。如在某民生工程资金使用监督中,纪检监察未及时介入,审计侧重财务合规,业务科室忽视质量监督,结果工程出现资金挪用、质量缺陷问题,三者发现问题后才匆忙联合,整改成本高,反映内部监督联动差,漏洞难防。
26.外部监督吸纳不足。对群众、企业、媒体等外部监督意见收集渠道不畅、回应迟缓。群众通过热线反映某公园建设项目选址不合理,相关科室未及时核实处理,拖延2个月致舆情升温,被迫重新规划,既浪费前期投入,又损害政府形象,凸显对外监督吸纳转化机制缺失。
27.监督反馈闭环残缺。监督发现问题后,整改跟踪、效果评估环节薄弱。如对项目审批效率低问题提出整改,仅要求限时提速,未跟踪审批质量、服务满意度变化,后续问题反弹,审批超期率季度末回升10%,说明监督未形成有效闭环,问题难根治。
28.担当激励机制缺失。评优评先侧重无过、资历,对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干部奖励不突出。年度表彰大会,奖励多为荣誉证书、等额奖金,如在推进襄阳古城保护项目中表现卓越的干部与按部就班者奖励无异,致干部争先进取心弱,主动挑重担人数同比减少15%,项目推进遇难题常推诿。
29.容错环境宽松不足。虽有容错制度,但干部因怕担责受罚,仍畏首畏尾。如尝试新产业规划布局调整,需突破传统思维,干部担心失败担责,无人敢牵头,即便有容错保障,因氛围压抑、怕舆论误解,创新举措难产,全市产业多元化推进缓慢。
30.责任推诿现象泛滥。面对跨部门、复杂问题项目,如城市交通拥堵综合治理,涉及多部门职责,发改委牵头时,内部科室间、外部与交通等部门相互扯皮,以职责不清为由推脱任务,致方案难产半年,问题加剧,市民出行满意度低至60%,反映干部担当作为精气神不足。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