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志愿服务助推乡村振兴专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年,共青团中央印发《关于深化实施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的工作方案》,指出通过开展“两助两帮”等工作,团结引领广大青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建功立业,这为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政策支持与保障。*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亟待更多专业知识扎实、乡土情怀淳厚、理想抱负远大的综合型人才投入其中,高校大学生则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中流砥柱。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召开全省志愿服务助推乡村振兴专题座谈会,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志愿服务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下面,我讲几点要求。
一、提高站位,充分认识大学生志愿服务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此处隐藏5641个字。VIP会员可见
(三)加强校地联动,提升志愿服务系统合力。大学生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加强校地联动,进行资源整合,开展行之有效的志愿服务,助推农村发展、农民富裕、农业进步。首先,实现校地联系常态化,保障志愿服务实效性。要解决志愿服务内容与乡村振兴发展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必须加强校地之间沟通交流,乡村政府根据当地发展实际向高校进行清单式需求反馈,高校点对点专项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大学生志愿者,解决乡村发展实际困难和大学生志愿者“有劲无处用”的问题。其次,实现专项经费体系化,保障志愿服务稳定性。高校和地方政府要设立乡村振兴大学生志愿服务专项资金,保障志愿服务活动的平稳运行、有效开展。高校和政府可依据相关规定对参与偏远地区乡村振兴服务的大学生提供必要的交通、住宿等生活补贴,当地的企业可在与农村产业项目合作的基础上设立乡村振兴志愿服务专项资金,对参与的大学生志愿者进行经费赞助和支持。最后,实现评价反馈体系规范化,保障志愿服务持续性。良好的评价反馈体系是发现并改善活动中存在问题,提升志愿服务实效,增强学生荣誉感和自信心,保障志愿服务持续向好发展的关键。高校和当地政府之间要以指标设定、结果导向、活动优化为目标,设立评价反馈体系,对大学生志愿者在当地活动成效进行合理评估,将相关问题进行反馈,以便进行针对性改善和培养;对于活动中的良好做法、典型事迹、突出成效等进行大力宣传,在增强学生志愿者自信心和荣誉感的同时引导更多大学生志愿者投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来。当地政府也可根据志愿服务效果和乡村发展实际需要,优化出台相应的人才引进政策,促进学生“返家乡”或到基层就业,保障乡村振兴可持续性发展。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