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老文秘,一家专业的公文网站!

QQ群
手机版
我要投稿

【写材料用典】哀之而不鉴之

2024-05-19 投稿人 : 佚名 围观 : 0 评论
【写材料用典】哀之而不鉴之

  【例文】警示教育就像一面辨别是非得失的镜子,通过鲜活 的反面教材告诉党员不该干什么、不能做什么,违反了有什么 危害、会受什么惩罚。“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 然必以自省也。”现实中,少数党员要么冷眼旁观、不以为 意,要么隔岸观火、置身事外。如果抱着这种心态,“哀之而 不鉴之”,就容易重蹈覆辙。(解放军报《莫把“警示”当“故 事”》)

  【典故】出自唐代杜牧《阿房宫赋》,秦人不暇自哀,而后 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释义】意思是,秦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哀叹,只好 让后世的人为他们哀叹;后世的人如果只是哀叹而不引为鉴 戒,那么又要再让后世的人为他们哀叹了。比喻要从历史错误 中吸取教训、加以改进。

  【赏析】孔子讲,“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 思是,看到有道德、有才学的贤人,便应该以他为榜样,主动 效法他,向他看齐;看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觉地扪心自 问,是不是和他有同样的缺点毛病,有就赶快改正,没有也要 引以为戒。在现实中,总有比自己强、值得自己视为榜样的 人,所以孔子讲“三人行必有我师”。同时,人不可能十全十 美,总有缺点错误发生,所以孔子又告诉我们:“过则勿惮 改。”“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无 数“贤人”正是通过这样长期修养而不断提升道德品质和思想 境界的。北宋有一个名叫赵概的官员,在自己案头摆放了一个 瓶子和黑白两种豆子。“起一善念,投一白豆于瓶;起一恶念,投一黑豆于瓶”,以此来检验自己一天的进步与过失。刚 开始黑豆较多,但他时时自省、改过自新,结果瓶中的白豆越 来越多,黑豆越来越少,最终赵概以德高而闻名于世。能够认 识错误、直面错误、改正错误,持续不断地自我保洁,是共产 党人的优势所在,也是共产党始终能顺应民心、赢得民意的关 键。周恩来同志在为《团结》撰写创刊词时,开头引用了“吾 日三省吾身”,将其视为“个人修养的最好规范”,强调这 种“反省功夫”对个人和政党都大有益处。新时代党员干部要 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不断增强自我 揭短的诚意和勇气,增强党性修养,保持政治本色。

  【用法】主要适用于党性修养类、党课报告类讲话,侧重强 调自我净化,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 风,知错即改,不断提升党性修养。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