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稿:深刻认识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从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到大数据,纵观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无一不是由新技术带来新产业,进而形成新的生产力。当前,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阐明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深刻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明确要求,为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一、新质生产力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此处隐藏1466个字。VIP会员可见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始终自觉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始终自觉通过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规律地向前发展。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进行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都是出于这个目的。将改革进行到底,始终是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课题。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要以改革不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着力点,破除一切制约创新发展的思想障碍,以体制机制创新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惟其如此,才能加速形成竞争新优势,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奠定制度基础。一是要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构筑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强化监管效能,提升服务能力,打造以控制成本为核心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落实和完善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二是要以更大力度调整结构。聚焦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际需要,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要发挥我市农业资源优势,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要牢记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不动摇,立足我市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突破性发展绿色建材、生命健康、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优势产业,推动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要抢抓数字经济发展先机,加快布局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培育数字经济市场主体,推动数字产业集群发展,深化数字技术在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应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要坚持产业融合,加快形成以战略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是要以更大力度深化开放。要完善产权、知识产权保护等市场基础制度体系,抢抓国家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的战略机遇期,加快建设现代化的交通物流、水电气网和市场体系,破除地方保护主义,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要发挥紧邻武汉的区位优势,融入武汉都市圈,坚持规划同编、交通同网、科技同兴、产业同链、民生同保,拥抱武汉、服务武汉、配套武汉,推动与武汉同城化发展。要积极融入全国全省发展大局,准确把握“湖北所需、我市所能、人民所盼、未来所向”,找准自身比较优势和发展定位,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更好展现我市作为。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