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老文秘,一家专业的公文网站!

QQ群
手机版
我要投稿

弘扬传统美德 涵养为政之德

2024-05-11 投稿人 : 佚名 围观 : 0 评论
弘扬传统美德 涵养为政之德

同志们:  政德即为政之德。中国自古以来都强调从政者必须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即所谓的“官德”,从西周的“六德”“六行”、秦的“五善”,到汉的“兴禄四行”、晋的“中正六条”,再到唐的“四善”、明的“居官七要”,政德一直是传统文化中官员考核的首要标准,也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历朝历代对官员的选拔、考核、任免、升迁,都是把官员的德行放在第一位。古人云:“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论语》中有大量关于为政以德的论述,认为为官必须讲究政德,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资治通鉴·周纪一》强调:“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道德与才能相比,德是灵魂,是核心。“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社会革命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与一切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旧职业道德划清界限。在1938年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并提出“才德兼备”的干部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严把选人用人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其中,“品行关”是选人用人严把的“五关”中重要一关。2014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三严三实”,是党的领导干部的为官之道和行为准则。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总则部分开宗明义提出了高素质干部的三大基本品质:忠诚、干净和担当,极具指导意义。2018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专门就领导干部的政德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他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并阐述了“三德”的具体要求,这标志着新时代政德观的正式形成。大德不明而后问题丛生,明德至善而后方可善治。实际生活中,少数领导干部在利害之时忽视德行操守,作出了错误的选择,究其根源,就在政德失修、公德不守、私

此处隐藏4805个字。VIP会员可见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