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老文秘,一家专业的公文网站!

QQ群
手机版
我要投稿

生态环境局“七一”专题党课: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持高质量发展

2024-06-25 投稿人 : 佚名 围观 : 0 评论
生态环境局“七一”专题党课: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持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作为超大城市中心城区和全市“大尺度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区”,近年来,我区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立足《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和《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对区域发展定位的要求,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不断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我区实践之路。

此处隐藏2818个字。VIP会员可见

  (三)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方式。一是瞄准“高精尖”,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我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与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赛道并重,一方面从源头上禁止水泥、化工等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企业进入,加快疏解商品交易等一般服务业,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另一方面,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与绿色化发展深度融合。以中关村我区园为重点区域,实施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网络信息安全、空间地理信息产业集群提升行动,成立全国首个互联网3.0应用场景研究院,探索科技创新与传统产业发展的双循环模式。我区单位GDP能耗由2013年的0.2159吨标准煤/万元下降至2022年的0.1182吨标准煤/万元,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高精尖产业结构体系基本形成。二是协同推动节能减碳,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我区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区域发展全局,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全面落实能耗、碳排放“双控”目标任务为抓手,不断完善节能减碳管理体系、生产消费体系的循环经济体系,构建区内资源循环、区内区外资源互动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新局面。全区基本实现“无煤化”,以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为主导的能源结构体系基本形成。依托垃圾焚烧电厂、污水处理厂等资源中心,建设循环产业绿色发展示范园区。三是聚焦重点领域,持续完善绿色设施体系建设。持续推动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建设,目前,全区已开通轨道交通线路12条、车站数86个、轨道线网总长度达163公里,线网密度达0.36公里/平方公里,强化慢行系统与公共交通系统衔接,轨道交通、地面公交、自行车和步行系统协调发展的绿色出行网络基本形成。鼓励私家车、企事业单位公车、社会车辆和其他燃油小客车置换为新能源车,持续加大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及布局。针对我区服务业用能占比高、楼宇用能集中的特点,支持建筑行业绿色化发展。2020—2022年我区新建绿色建筑全部达到一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四是动员社会广泛参与。探索具有我区特色的河长制、林长制,创新“检查发现—督促整改—反馈落实—复核检查—销号归档”闭环工作机制,实现林长、河长、田长“三长联动、三长融合”。创新“我区小三长”(小河长、小林长、小田长)青少年公益志愿服务参与机制,有序开展林、水、田生态环境保护常识学习与宣传等活动。2017年至2023年,“我区小河长”志愿者达5500余人,巡河里程超13万公里,志愿服务总时长57053小时,该项目成为全国青年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库首批入库项目。积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大力宣传绿色低碳环保理念。加强环境宣教,以各类传统媒体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线上线下主题活动为抓手,展现我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打造“生态我区”宣教品牌。推动生态文明教育进校园,引导青少年做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