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老文秘,一家专业的公文网站!

QQ群
手机版
我要投稿

党课: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廉洁文化建设强大力量 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2024-08-03 投稿人 : 佚名 围观 : 0 评论
党课: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廉洁文化建设强大力量 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廉洁文化是人们在实践中长期形成的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行为规范、价值理念和思想意识的总和。根据文化的构成,可以将廉洁文化分为精神内核底层、规则制度中层、器物表层三个方面,其中精神内核底层起着根本性作用。廉洁文化建设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底蕴支撑,更是一体推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基础性工程。要维护好党、政府、社会风清气正的生动局面,就必须从历史中总结经验,进而推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基于此,重新回顾审视中国共产党领导廉洁文化建设的百余年历程,在总结经验中把握廉洁文化建设的客观规律,充分领会其所内含的价值意蕴,对于纵深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而破解大党独有难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建设的历史脉络

此处隐藏8285个字。VIP会员可见

  第二,廉洁文化建设是确保党清正廉洁政治底色不变的现实需要。清正廉洁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独特政治标识。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经涌现过诸多致力于拯救国家危亡的资产阶级政党,但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资产阶级政党由于自身具有不可克服的阶级局限性,将无法逃脱腐败的陷阱,更无力于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辉煌。中国共产党诞生于近代国家危亡、民族危难之际,天然受着“三座大山”的压迫,拥有着其他政党所不具备的彻底革命性。也正是由于这种彻底革命性,中国共产党才以廉洁自律的形象在中国人民心中留下了深刻烙印。由此可见,廉洁文化建设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征程中得出的一条重要经验,更是保证党始终能为人民群众爱戴、拥护的关键所在。因此,只有在党内形成廉洁自律的良好风气,不断塑造党员干部的廉洁人格,才能够不断彰显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政治底气。

  第三,廉洁文化建设是维护党的廉洁形象的外在保障。作风是一个政党形象的直接体现,有什么样的作风就有什么样的形象。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廉洁作风建设。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以敢于自我革命的巨大勇气和善于自我革命的卓越智慧,通过建立廉洁制度、完善党内规章制度、定期开展针对性的反腐败斗争,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清正廉洁、严谨自律的政党形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因此,廉洁文化建设不仅能够将廉洁意识融入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意识之中,更能通过这项工作向外界表明中国共产党党风廉政建设的坚强决心和强大毅力,从而推动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二)廉洁文化建设有利于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把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有效贯通起来,三者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把不敢腐的震慑力、不能腐的约束力、不想腐的感召力结合起来。”廉洁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念,不仅是对一体推进“三不腐”客观实践的主观反映,同时还对党风廉政建设具有强大的反作用。

  第一,廉洁文化建设能够为党员干部筑牢“不敢腐”的震慑红线。透过现象看本质,诸多贪污腐败行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滑坡,漠视党章党规,对党的廉洁要求学习不深、理解不透,为腐败行为提供了趁虚而入的机会。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立案审查调查的腐败案件438.8万件,涉及470.9万人。腐败案件之多、涉及人数之广,深刻体现了我们党反腐败斗争的决心和信念。此外,党的纪检监察机关还通过播放反腐败专题纪录片等形式来强化对党员干部的纪法教育,使党员干部深刻意识到腐败的危害,从而不断提高党员干部“不敢腐”的思想认知水平。可见,廉洁文化对党员干部树立“不敢腐”的思想意识具有显著的引导作用。

  第二,廉洁文化建设能够为党员干部筑牢“不能腐”的制度底线。制度建设是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武器,是带有根本性、长远性、全局性的重要任务,关系着反腐败斗争的实效与成败。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在管党治党中的科学作用,先后确立了纪检监察制度、政治巡视制度、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制,出台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等一系列法规条例,从而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的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从党的历史经验来看,廉洁制度作为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防止贪污腐败具有重要制约作用,是党员干部与贪腐行为之间的一道“屏障”。

  第三,廉洁文化建设能够为党员干部筑牢“不想腐”的思想防线。从无产阶级政党发展历程来看,党内之所以出现贪污腐败行为,是因为部分党员难以正确认识贪污腐败的本质及危害,对贪污腐败的态度经历了由“痛恨”,逐渐转变为“不痛不痒”,再到潜意识里“默许”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现这种巨大变化,与党员干部自身思想认识水平不高、道德素质修养不够有关,与日常廉洁教育不到位同样有关。因此,要充分发挥廉洁教育在廉洁文化建设中的基础作用,推动廉洁教育深入学校、社会、机关等各个领域,将廉洁教育纳入党员干部日常工作的全范围、全链条,坚决杜绝廉洁教育的形式化、表象化,推动廉洁教育走深走实、入心入脑。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廉洁文化“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让廉洁自律的种子在广大党员干部心中开花结果。

  (三)廉洁文化建设有利于营造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

  如果说“廉政文化”的目的侧重于规范党员干部权力使用的话,那么“廉洁文化”则是侧重于对党、国家、社会的广泛性要求,更有助于人民修养的提高和民族品格的塑造。对于党和国家来说,廉洁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为政清廉、廉洁奉公;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廉洁文化建设则有助于形成廉荣贪耻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一,廉洁文化建设是提高人民精神生活质量的时代要求。要形成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就必须提高廉洁文化在人民群众精神生活中的比重。只有让廉洁文化在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推动廉洁理念外化为人民群众的外在行动,从而形成崇廉尚洁的社会氛围。文化是对物质生活的反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跃升,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特别强调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不断健全廉洁文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增加廉洁文化产品的创造与供给,拓展廉洁文化的传播手段与途径,为人民群众提供享有廉洁文化的平台与机遇,从而大大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质量,加速推动廉荣贪耻社会氛围的形成。

  第二,廉洁文化建设是端正社会价值理念的内在需要。社会价值理念指的是特定社会条件下社会成员的思维范式和行为范式,包括对社会事件的认知角度和评判标准,是维系社会稳定运行的精神纽带。在我国,起到维系社会稳定发展纽带作用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就会成为一盘散沙,丧失凝聚力和向心力。廉洁文化所倡导的清白为人、正直做事、廉洁从政的价值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内含的文明、平等、公正等因素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深刻彰显了文化与价值观的辩证关系。因此,只有不断加强廉洁宣传和廉洁教育,使廉洁公正的价值理念深入人心,成为人民群众广泛认同的社会共识,才能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染力和穿透力,进而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共同思想基础。

  第三,廉洁文化建设是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的重要手段。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相一致。”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人最主要的特征是社会性,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其行为举止构成了人类社会特有的客观环境。因而,要想构建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首先要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举止。消极腐败行为的产生和实践主体与实践客体的交互作用密不可分,社会环境就是实践主体与实践客体在交流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由此可见,要改造社会环境,就要从改造实践主体和实践客体的思维范式和行为范式出发,运用廉洁文化的价值导向、批判净化功能,从主观和客观双重维度推动主体和客体形成清白为人、廉洁处事的思想意识与行为习惯,将消极腐败的苗头与倾向扼杀在“摇篮”之内,以达成全社会不想腐的最终目标。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