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老文秘,一家专业的公文网站!

QQ群
手机版
我要投稿

学习《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心得体会发言

2024-12-17 投稿人 : 佚名 围观 : 0 评论
学习《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心得体会发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持续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出部署,明确提出要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今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制定为基层减负的制度规范,形成类似中央八项规定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向全党全社会表明持之以恒一抓到底的鲜明态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将其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关心关爱基层的重要举措,建立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也非一日之功,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推动为基层减负不断向治本深化。 

此处隐藏849个字。VIP会员可见

  要健全长效机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顽瘴痼疾,就像“牛皮癣”,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且花样不断翻新。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不是“一锤子买卖”,不能“一减了之”,更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而是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随着整治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亟须破除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一方面,要不断总结近年来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中的经验做法,把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固化下来上升为制度规范。另一方面,要着眼于破解难点堵点问题,秉持主动创新的思路,在系统分析、审慎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硬举措,建立清晰明确的制度规范,推动整治工作在制度轨道上规范化运行。值得一提的是,在建章立制上要注重务实管用,不搞长篇大论。针对突出问题提出的措施要求,要简洁明了、具体实在,便于理解和执行。

  要加强监督问责。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监督是保障落实的“利剑”,问责是强化震慑的“重锤”。各级纪检监察部门需主动扛起监督之责,擦亮监督“探头”,紧盯基层减负各项政策落地情况,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机关、深入基层一线,对各类工作场景开展全方位“扫描”。对于那些仍顶风作案、大搞形式主义,给基层无端增添负担的部门与个人,绝不姑息迁就,要严格依规依纪依法启动问责程序。比如,对依旧热衷于搞文山会海、过度留痕,或是以虚假台账应付检查、虚报工作成绩来粉饰政绩的单位,一经查实,不仅要对直接责任人严肃惩处,更要对相关领导进行追责,上追一级甚至多级,以此打破部分干部心存的侥幸心理。同时,要拓宽监督渠道,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的力量,搭建便捷的举报平台,鼓励基层干部群众勇敢揭露身边的形式主义行径,让形式主义无处遁形。一旦收到举报线索,迅速核实、快速处理,及时反馈处理结果,彰显监督问责的效率与力度。

  要推进数字赋能。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善用数字技术是破解形式主义难题、助力基层减负增效的有力“法宝”。各地要积极搭建一体化数字办公平台,打破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整合各类政务信息资源,让数据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间高效流通共享。通过这一平台,实现文件电子化传输、会议线上远程召开,减少不必要的纸质文件印发与人员聚集奔波。例如,在基层治理领域,利用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群众需求,代替以往层层上报、层层汇总的繁琐流程,避免重复劳动与无效数据收集。借助智能办公助手,协助基层干部自动梳理工作台账、生成报表,把基层干部从繁杂的机械性事务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际服务群众、解决问题的工作中去,从源头上削减形式主义滋生的“温床”,真正让数字技术为基层工作“松绑”“赋能”。

  要深化协同联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绝非个别部门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各层级、各地域、各部门协同作战、紧密联动。在横向上,不同职能部门要强化沟通协作,厘清工作职责,避免出现推诿扯皮、责任“甩锅”现象,共同发力对交叉领域的形式主义问题“开刀”。比如,在涉及多部门联合执法、项目审批等工作环节,统一标准、简化流程、共享信息,杜绝让基层多头跑、重复报材料。在纵向上,省、市、县、乡各级要形成工作合力,上级部门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头精简文件会议、优化督查考核方式;下级部门积极反馈落实中的问题与建议,构建上下联动的良性互动机制。同时,不同地区间还可开展经验交流分享活动,将本地整治形式主义的好做法、好成果向周边乃至全国推广,实现优势互补、携手共进,凝聚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磅礴力量,推动基层工作在风清气正、高效务实的环境中稳步前行。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要严格按照《若干规定》要求进行整改,让基层干部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让他们心无旁骛地担当作为、真抓实干,在轻松的氛围中迸发出更多活力和创造力。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