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办公室干部关于学习体会发言

同志们:
大家好。根据安排,我就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作个发言。与其说是发言,不如说是一次学习过程中的个人感悟与反思。作为一名在县委办公室工作的干部,每天接触大量的文稿、信息和指令,有时会不自觉地陷入事务主义的窠臼,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感受尤为深刻。捧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这部沉甸甸的著作,我深切感受到,这不仅是案头常备的工具书,更是滋养精神、启迪智慧、校准方向的“心学”宝典。下面,我从个人角度,谈三点粗浅的体会。
一、在深学细悟中淬炼“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政治定力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开篇便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擘画了新时代新征程的宏伟蓝图,读来令人心潮澎湃,也让我对自己肩头的责任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书中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让我深刻反思,作为一名党办干部,最根本的“定力”源自何处?它源于对“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深刻领悟,源于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真学真信。我时常自问,在日常繁杂的工作中,是否真正做到了从政治上看问题、办事情?在处理一件具体的事务时,是仅仅停留在“办结”层面,还是能够思考其背后的政治考量与深远影响?第五卷的学习,像一场及时的思想洗礼,让我跳出“文来文往”的局限,开始学着用系统观念和战略眼光去审视工作。比如,在参与草拟一份关于我县乡村振兴的材料时,我不再仅仅是整合各部门的数据和汇报,而是会对照书中关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的系统论述,去思考我县的实践探索与顶层设计的内在逻辑是否一致,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是否存在堵点。这种思想方法的转变,让我体会到理论学习带来的巨大力量。它让我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局面时,内心有了一根“定海神针”,能够更好地辨明方向、保持清醒,这份源自理论武装的定力,千金不换。
此处隐藏685个字。VIP会员可见
“打铁还须自身硬。”第五卷中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的论述,字字千钧,振聋发聩。作为身处中枢机关的干部,一言一行都备受关注,更应当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警醒。书中一个个反面案例的深刻剖析,一句句“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的谆谆告诫,对我而言,既是警示,更是保护。我深刻地认识到,自我革命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一生的修行。它要求我敢于“刀刃向内”,勇于“揭短亮丑”。在日常工作中,我是否因为追求效率而简化了程序?在人情往来中,我是否守住了原则和底线?在独处无人时,我是否做到了心存敬畏、行有所止?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学习中不断反思、在实践中时时检视。第五卷为我们加强作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它教导我们要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对我个人而言,就是要从拧紧思想的“总开关”做起,以案为鉴“揽镜自照”,在心灵深处为自己划出红线、守住底线,坚决抵制各种歪风邪气。只有这样,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才能真正做到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无愧于胸前的党徽,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我的发言完了,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