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青年干部培训学习感悟

2025年7月15日至7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市委组织部组织的“青年干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作为一名在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近8年的“老笔杆”,此次培训于我而言,既是一次“充电器”式的知识补给,更是一场“淬火炉”式的思想洗礼。12天的培训里,从理论课堂到实地调研,从案例研讨到情景模拟,我在“学、思、践、悟”的循环中不断打破认知边界,对“文秘工作何为、青年干部当为”有了更深刻的思考。现将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破“文牍茧房”:在“笔杆子”再锻造中锚定政治坐标
培训首日,市委党校王教授以《新时代文秘工作的政治属性与实践要求》开篇,用一组数据刺痛了我——“去年全市党委系统督查中,因文件表述不精准导致政策执行偏差的案例占比达17%,其中3起因‘政策解读歧义’引发群众误解。”这组数据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剖开了我日常工作中的“惯性盲区”:过去总认为“文秘就是文字关”,只要语法正确、格式规范便是合格,却常常忽略文字背后的政治导向、民生温度。
此处隐藏4711个字。VIP会员可见
12天的培训结束了,但学习的脚步永不停歇。回顾这段经历,我在“政治能力、调查研究、服务群众”等方面经历了一次全面“升级”,更重要的是,重新校准了“青年干部成长坐标”青年干部的成长,不在“镀金”,而在“墩苗”。无论是起草一份文件、组织一次会议,还是参与一次调研,都需要沉下心来、扑下身子,在“小事”中积累经验,在“难事”中锤炼本领。青年干部的担当,不在“口号”,而在“行动”。文秘工作看似“幕后”,却连接着“前台”的政策落实;看似“辅助”,却影响着“决策”的落地效果。只有把“笔杆子”练硬、把“脚板子”磨实、把“心窝子”捂热,才能真正成为领导的“参谋助手”、群众的“贴心人”。 青年干部的初心,不在“一时”,而在“一世”。培训中,一位老领导的话让我铭记于心:“机关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有‘润物无声’的小事。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对初心最好的坚守。”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将以此次培训为“加油站”,始终保持“空杯心态”,在文字中传递政策温度,在调研中找准问题症结,在服务中践行使命担当,努力成长为一名“提笔能写、开口能讲、问策能对、遇事能办”的新时代青年干部,为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