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出处: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原文:“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出处: 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释义:大概各种东西不能处于平静的状态就会发出声音。给我们的启示是,释义: 要善于倾听,多看多想。成语“不平则鸣”即出于此处。
用法提示: 散文。除了“不平则鸣”,还有“焚膏继晷”“佶屈聱牙”等。“不平”是常有的事,因为绝对的公平,在任何时代、任何制度里,都是不存在的。所以社会进步的方向、文明前进的趋势,才使人们努力地去从人为层面构筑相对的公平、追求后天营造的公平。在公文写作中,可以将这句话视作警醒,警醒大家如果人心久久得不到相对公平的对待,就会人言鼎沸、物议沸腾。比如,“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我们要拉近与群众的距离,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