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

【例文】“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事事都围着自己 转的叫做私,与私相背的叫做公。公与私是相对的。私谒的核 心是一个“私”字,说到底是为了利己。既为私谒,多有所谋 求,一旦应允,私谒成风,难免让公权沦为谋私工具,危及公 平正义。(中国纪检监察报《门无私谒》)
【典故】出自战国韩非《韩非子·五蠹》,古者仓颉之作书 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仓颉固以 知之矣。
【释义】意思是,自己只顾自己的是自私的表现,而放弃自 己的利益就是大公无私。
【赏析】历史上,很多贤者之所以千古流芳,有一个共同的 特点,就是坚持秉公心、去私心。明代廉吏海瑞担任应天巡抚 时,有个人求他曲法办事,他回信说:“衙门一堂之上,二十 五人指视,可行之乎?一事私,百事之私随之。”断然拒绝了 对方的请托。从古至今,能否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都是彰显为 官做人是否过硬的衡量标准。处理得当就会心坦然、行致 远,处理不好就难免跌跟头、吃大亏。西汉大臣张安世曾向朝 廷举荐过一个人,此人前来道谢。张安世非常生气,认为“举 贤达能,岂有私谢”,从此与之绝交。南宋《竹坡诗话》中记
载:李氏家族有一人为官廉洁,公私分明。一天,他正在烛光 下办理公务,有人送来一封家书。他当即灭掉公家的蜡烛,点 燃自家的蜡烛。中国共产党坚持把大公无私作为教育党员的基 本准则。在处理公与私的问题上,老一辈革命家一向泾渭分 明。周恩来同志以身作则,严格治家,定下“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的十条家规;朱德同志要求子孙辈“生活上你们要自 力更生,不要依靠我,也不要靠我去当官”;陈云同志得知吴 江县政府以照顾革命家属的名义给予姐姐陈星接济后,致信吴 江县县长,请其停止对陈星的接济。作为党员干部,应牢 记“党员姓党”“公权姓公”,修身做人牢记一心为公之 念,干事创业不丢克己奉公之心,为官从政常怀夙夜在公之 责,真正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 谋一己之私。
【用法】主要适用于警示教育类、党课报告类讲话,侧重强 调公私关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以公私分明为律己之尺,不断 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