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忍小忿而就大谋

【例文】为人处世、干事创业要讲格局,带兵打仗同样需 要“忍小忿而就大谋”的气度。公元203年,汉军见项羽离开成 皋率军东进,马上南渡黄河包围成皋,欲攻而取之。起初,大 司马曹咎还能按照项羽告诫坚守不出。后来,汉军挑选最能骂 街的人每天摇着白布幡,写着曹咎姓名,极力描摹其丑态,在 城下一连骂了五六天。曹咎见状再也忍耐不住,盛怒之下召集 兵马杀出城外,却正中汉军之计,败得一塌糊涂。(解放军报 《心胸气度也是软实力》)
【典故】出自宋代苏轼《留侯论》,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 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 而就大谋。
【释义】意思是,深深挫折一下他年轻人刚强锐利的脾 气,使他能忍得住小怨愤去成就远大的谋略。
【赏析】古人讲,小不忍则乱大谋。明代官员徐九思一生清 正廉洁、爱民如子,在任句容县令期间做了许多爱民利民的好 事,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徐九思离任时,乡亲们恳请他留下题 词。他留下了三个字:勤、俭、忍,被当地百姓称为“徐公三 字经”。后人解读其意:能勤,就不会荒废;能俭,就不会衰 败;能忍,就不会引起无谓的争斗。今日品读其内涵,依然有 启示借鉴意义。在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中,如果大家面对荣誉 和利益都你争我抢、互不退让,那么工作就无法正常运转,就 难以形成团结一致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我们要多涵养谦和的 态度和宽广的胸襟,学会适时隐忍退让,不在无关紧要的小事 上“钻牛角尖”,不在涉及个人利益的事情上斤斤计较,多从整体出发,多从长远考虑,不拘泥于局部,不局限于眼前,一 切以大局为重,一切以党和国家事业为重。只有把名和利看淡 一些,遇到利益纠纷时少一些“锱铢必较”,形成上下一心、 齐心合力的团结氛围,才能“比铁还硬,比钢还强”,绽放出 战胜一切困难的“万丈光芒”。
【用法】主要适用于机关建设类、党课报告类讲话,侧重强 调团结干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要学会容言容事容人,善于同 不同意见、不同性格的同事团结共事。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