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 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例文】“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 必有所忍。”很多时候,保持定力、有所忍的背后,实则是心 中有大目标。《三国演义》中祢衡击鼓骂曹操,骂得痛快淋 漓,但曹操冷静地容忍了祢衡的放肆,将他安全“送”到荆州 刘表那里。袁绍进攻曹操时,陈琳曾帮袁绍写檄文狠骂曹 操,甚至连祖宗都不放过,但活捉陈琳后,曹操不但没杀他还 委以重任。正是曹操具有非凡的气度,他周围才始终围绕着一 群能臣武将。(解放军报《心胸气度也是软实力》)
【典故】出自宋代苏轼《贾谊论》,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 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 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 也。
【释义】意思是,一个君子想要达到长远的目标,就一定要 等待时机;要想成就伟大的功业,就一定要能够忍耐。
【赏析】定力一词源于佛教,是祛除烦恼、妄想,让心凝聚 一处而不散乱的禅定功力。现代语境下,定力指人们在改造客 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坚强意志、执著 信念和道德操守。《庄子》中有个故事。列子为伯昏无人表演 箭术。他拉满弓,在自己胳膊肘上放了满满一杯水,一箭接一 箭,箭无虚发,臂上那杯水却纹丝不动。如此神技,伯昏无人 竟不点赞。伯昏无人走上悬崖峭壁,倒退向百丈深渊,直到脚 掌有一部分露在悬崖之外,然后叫列子如此射箭。列子吓得趴在地上,汗都流到脚后跟了。可见,这种极端险恶的条件
下,没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的定力,再高超的能力也发挥不 出来。一个人有定力,就能够不畏浮云遮望眼,每临大事有静 气,以“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气度胸襟,看待和战胜面临的艰 难险阻。一个政党有定力,才能够在暗无天日的血雨腥风 中,在强敌环伺的困境险境中,以无畏的战斗赢得一次又一次 的胜利,这正是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斗的真实写照。新时代新征 程,面对困难挑战、风险坎坷,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民族复 兴正当其时”的能力自信,“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 力,“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顽强韧力,踏踏实实干好自己的 事,为现代化事业增光添彩。
【用法】主要适用于党性教育类、动员部署类,侧重强调政 治定力,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信心决 心,在各自岗位上真抓实干、担当作为。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