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老文秘,一家专业的公文网站!

QQ群
手机版
我要投稿

【写材料用典】古之所谓 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2024-08-16 投稿人 : 佚名 围观 : 0 评论
【写材料用典】古之所谓 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例文】“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史 记·留侯世家》中记载了张良拾履的故事:张良年轻时曾遇一 老人,老人故意将鞋子甩到桥下,叫他去捡。张良非常生 气,但见其年老便强忍怒气,把鞋捡了上来。老人又让张良帮 他穿鞋,张良依旧照办。老人大笑着离去,说张良“孺子可 教”,让他五日后天明之时在桥上相见。张良两次都迟到 了,被老人训斥。第三次,张良半夜就去桥上等候,老人很高 兴,将《太公兵法》送给了张良。(解放军报《心胸气度也是 软实力》)

  【典故】出自宋代苏轼《留侯论》,古之所谓豪杰之士 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 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释义】意思是,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 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有勇无谋的人 被侮辱,一定会拔起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够被称为勇 士。

  【赏析】老子说:“曲则全,枉则直”。杜牧有一首《题 乌江亭》,批评项羽不能忍一时之羞:“胜败兵家事不期,包 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苏轼也 说:“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 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 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勇者能屈能伸,能上能下。韩信甘受胯下之辱,能忍一时小忿而就雄图大谋。胸怀宽广的 人,有“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眼界。井冈山 斗争时期,毛泽东站在黄洋界的荷树下问战士,从这里你看到 哪儿?战士回答,可以看到江西和湖南。毛泽东说,站在井冈 山,还要看到全中国,看到全世界。胸怀宽广的人,有“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格局是胸襟、境 界的反映,也是格调、情操的折射。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 干部要涵养大胸怀、大格局、大境界,时时处处以事业为重、 以大局为重,不争一事之短长,踏实干事,老实做人。

  【用法】适用于团结干事类、作风建设类讲话,侧重强调党 性修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要树牢大局意识、大局观念,既为 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