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怀文武之才者,必荷社稷之重

【例文】“怀文武之才者,必荷社稷之重。”人才是人力资 源中能力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他们要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到 诸多重要岗位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也多于常人,因而 对人才养成的标准更高、要求更严。(解放军报《人才自古要 养成》)
【典故】出自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陆逊传》,有超世 之功者,必应光大之宠;怀文武之才者,必有荷社稷之重。
【释义】意思是,建立卓越功勋的人,必然会受到特殊的恩 宠;怀有文武之才的人,必然会肩负国家的重任。
【赏析】古人讲,“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入国而不存其 士,则亡国矣。”选贤任能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纵观 中国封建社会数千年的历史,不难发现,凡有成就的统治 者,都在用人上有其独到之处。文王渭水访贤、周公吐哺礼 贤、刘备三顾茅庐求贤、萧何月下追韩信这些故事早已脍炙人 口,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 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 问题来抓,从建党之初号召把最优秀的人才吸引到党组织里 来,到战争年代把人才当作比黄金还值钱的宝贝;从新中国成 立初期要求人才“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到改革开放之 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蔚然成风,汇聚和培养了一大批致 力于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 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邓小平同志指出:“善于发现人 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之 一。”出人才就是出战斗力。新时代新征程,每名领导干部都要坚持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 一格,推动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人才阵势,为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撑。
【用法】主要适用于人才工作类讲话,侧重强调重视人 才,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人才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第一资源保 障第一要务,加大人才发现培养和使用力度。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