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良医 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

【例文】“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当一个人感 觉身体“不对劲”时,如果高度警惕、及早应对,往往效果更 好、损失更小。如果心存侥幸或麻痹大意,等真出了问题再处 理,就很可能错过最佳的医治时机,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对 待问题也是如此。(解放军报《对待问题防止“盲目乐观”》)
【典故】出自汉代刘安《淮南子·说山训》,执狱牢者无 病,罪当死者肥泽,刑者多寿,心无累也。良医者,常治无病 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
【释义】意思是,好医生总是在疾病没有发生之前,就教给 人预防知识,所以人不得病;圣明的人总是在祸乱没有发生之 前,就采取防备措施,所以社会常安定。比喻防患比除祸更重 要。
【赏析】古人讲,上医,当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 于无事之前。《鹖冠子》中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神医扁鹊三兄 弟治病的故事。魏文侯求教于扁鹊,询问他家兄弟三人中谁的 医术最好。扁鹊回答说:“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 下。”在扁鹊看来,大哥因治病于病情发作前,名气才无法传 出去,能治未病正是大哥的医术高超之处。高明或有远见的智 者,往往是在疾病没有蔓延或症候的时候就能及早干预,防患 于未然,提前做好防护,这样便可以防止疾病的发生或蔓 延。“从最坏处准备、向最好处努力”,就能知危图强、化危 为机;如果平时疏于防范,“临难而遽铸兵,临噎而遽掘井”,就必然会付出惨痛的代价。安史之乱让开元盛世黯然落 幕,大唐王朝也由此走向衰落;鸦片战争剥去了大清帝国的油 彩,让中华民族陷入亡国灭种的漫漫长夜。作为一个生于忧 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我们党始终牢记“有备 无患、居安思危”的历史警示,努力跳出“历史周期率”,把 忧患装在心里,把重担扛在肩上,以不变的初心、不懈的努 力,向时代和人民交出一份优异答卷。
【用法】主要适用于工作部署类、形势分析类讲话,侧重强 调忧患意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强调底线思维,对可能发生的 各种风险挑战,要做到心中有数、分类施策、精准拆弹。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