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利于小者,必害于大

【例文】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还有金玉珠宝,谁不喜 欢,哪个不想多多益善,永世拥有呢?自己也是血肉之躯,更 何况家境不富裕,怎么可能没有诱惑呢?但是对诱惑大开其门 的后果却是极其严重的。“利于小者,必害于大;易于始 者,必悔于终。贿道一开,展转滋甚,鞭靴不已,必及衣 裘;衣裘不已,必及币帛;币帛不已,必及车舆;车舆不 已,必及金璧。”(中国纪检监察报《慎于微处》)
【典故】出自唐代陆贽的奏议,利于小者,必害于大;易于 始者,必悔于终。贿道一开,展转滋甚,鞭靴不已,必及衣 裘;衣裘不已,必及币帛;币帛不已,必及车舆;车舆不 已,必及金璧。
【释义】意思是,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恩小惠,如果不加以 警惕,也可能演变成严重的贪污腐败。
【赏析】古人讲,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小节决定成 败,祸患起于忽微。事物的演变总有一个由小到大、从轻到 重,起于“微”而至于“巨”的过程。古往今来无数贪腐案例 充分证明,小节不检点,小毛病不克服就会酿成巨大祸端,走 向犯罪之路,付出惨重代价。历史上有很多为官者之所以青史 留名,受人敬仰,都与他们敬畏权力、敬畏道德、敬畏人民是 分不开的。杨震认定“四知”,是一种敬畏;李汰坚持“黄金 难换腐儒心”,是一种敬畏;万纲认为“畏法度者最快
乐”,是一种敬畏;况钟执着“不带江南一寸棉”,也是一种 敬畏。他们的敬畏,既保全了自己,也立起了从政者的标杆。 心存敬畏方能行止有度。共产党人一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保持一颗敬畏之心,永远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
置,既廉政,又勤政;既坚守底线,又追求高标准,保持了应 有的党性、政德和操守。在我们党内,很多党员干部不仅知敬 畏,而且将其落实在行动中。任弼时有“三怕”:一怕工作 少,二怕用钱多,三怕麻烦人。彭德怀也有三怕:怕言过其 实,怕出名,怕老百姓骂娘。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常怀敬畏之 心,敬畏历史、敬畏组织、敬畏群众,谨慎对待一言一行,公 正对待一权一位,真正做到了坦坦荡荡为人、堂堂正正做事。
【用法】主要适用于作风建设类、廉政教育类讲话,侧重强 调慎微意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常怀敬畏之心,谨言慎行,慎 始敬终,坚持走好人生每一步。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