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忽忽无事,以此销日

【例文】现实中仍有人未能领悟磨砺的真谛:有的不求进 取,向往“忽忽无事,以此销日”的生活;有的不信奉长期主 义,追求“短平快”,凡事求捷径;有的言行不一,甘当坐而论 道的“清谈客”、怕见风雨的“泥菩萨”,而不愿做起而行之的行动 者、攻坚克难的奋斗者。(解放军报《“不有百炼火,孰知寸金 精”》)
【典故】出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饱食醉 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
【释义】意思是,空虚度日,无所事事,只能靠饮酒下棋来 消磨时光。
【赏析】古人讲,君子有三惜:此生不学,一可惜;此日闲 过,二可惜;此身一败,三可惜。北宋范仲淹每天晚上睡觉 前,都有“自计”的习惯,就是给自己作个当日总结。在范仲淹 看来,既然享受俸禄,由民供养,每一日都应该勤勤恳恳、清 清白白地为国分忧,为民办事。南宋张九成为了提醒自己和下 属勤政敬业,他在衙门的墙上用很大的字写道:“此身苟一日之 闲,百姓罹无涯之苦。”意思是,如果为官一方贪图一日清 闲,就可能造成百姓无尽的痛苦。曾国藩一生以勤为本,艰苦 精进。他读书“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 年不精,明年再读”,未曾虚度一日。夙夜在公、分秒必争,更 是共产党人干事创业应有的品格。1945年,战事正酣,刘伯承 仍挤出时间孜孜不倦阅读《政治经济学》,他说:“工作越忙越 得学,时间越紧越得挤。”他经常“批评”自己对时间太“势
利”,骑马指挥打仗,下马提笔译著,炮火声中研读,养病之余著书,搂草打兔子,多重收益。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保持时不我 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增强“一日不为、三日不安”的责任 心,在各自岗位上苦干实干、奋发奋进。
【用法】主要适用于作风建设类讲话,侧重强调责任意
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真抓实干、锐意 进取,保持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