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党委书记在2024年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不论是高校管理者还是思政课教师,都要不断提升思政课的建设水平和教学水平,与时俱进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的改革创新。在教学的目标要求、内容模式、方法手段上体现改革创新,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守正创新推动高校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教育引导学生成长为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下面,我讲几点要求。
此处隐藏1961个字。VIP会员可见
第四,要在建设目标上瞄准“大思政”,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增强思政课建设的协同性和系统性。从思政课到“大思政课”,一字之别,体现了办好思政课的理念再更新、视野再开阔、格局再拓展。办好“大思政课”,是提升学校思政课建设水平的重要契机,也是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健全校内校外协同育人机制的重要抓手。一是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学校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及相关配套制度建设,在学科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教学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评价激励机制等方面深入开展整体统筹和系统谋划,明确建设目标、实施路径和方法手段。二是完善校内协同育人机制,完善学校党委集中统一领导、各相关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各学院等教学单位共同参与的“大思政课”工作机制。三是汇聚全社会育人合力,“大思政课”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拓展工作格局,整合多方资源,扩展课堂半径,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形成覆盖课堂、校园、社会,“点线面”一体的思政大课堂。比如,建好实践育人大课堂,积极推进校地合作,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引导思政课教师参与学生社会实践,把思政课堂搬到纪念馆、革命旧址、博物馆等更多现实场景中,提高思政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社会、锤炼意志、积累经验,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人生选择和现实行动中。积极建设“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主动参与教育部设立的**省“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学校“大思政课”改革试点,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品牌示范课程,汇聚优质教学资源。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