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基层财政部门成本绩效管理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指出,“将支出标准作为预算编制的基本依据,不得超标准编制预算”,“强调成本效益”成为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全市财政系统要严格按照中央、省、市部署要求,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全面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建机制、强管理、重应用,抓实抓细事前绩效评估和绩效监控,用好用活绩效评价,全面推进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将成本理念和方法贯穿于预算管理各环节,强化预算支出责任和效率。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进一步坚定做好成本绩效管理工作的信心与决心
此处隐藏5272个字。VIP会员可见
(四)严格落实成本绩效管理结果应用。出台成本定额标准并落实结果应用。结果应用是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关键。财政部门结合成本效益分析、成本审核、成本监控和评价形成的成本定额标准,组织征求相关部门单位意见后,向市委市政府报告,以正式文件形式出台,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价格主管部门梳理已出台的政府补贴标准是否到期,如有到期,按照科学合理的方式重新修订。根据出台的支出标准,各业务主管部门落实与下一年预算安排挂钩机制,增强财政运行可持续性。从制度层面规范成本绩效管理结果应用。财政部门组织修订原有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结果应用暂行办法》,将成本绩效管理结果应用相关要求落实到办法中,明确成本绩效管理结果应用的程序及相关约束机制,为成本绩效管理结果应用提供制度保障。完善成本绩效管理结果应用监督机制。强化人大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中的推进作用。相比其他主体,人大作为我国的权力机关,在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方面具备更大的权威性、合规性及有效性。财政部门在面对涉及面广、资金体量大的民生项目事前绩效评估和绩效评价环节应积极邀请人大代表及审计部门参与项目等成本分析过程,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接受人大和审计监督。同时,财政部门要加大向人大报送重点项目绩效目标和绩效评价结果范围和力度,主动将成本绩效管理结果应用情况列入审计监督范围,推动成本绩效管理结果应用落地落实。
同志们,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全面推进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