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市第四季度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二十年来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成效显著、影响深远,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新发展理念的真理力量与实践伟力,也为我们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借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全市上下务必深刻领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将思想与行动高度统一到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决策部署以及省委工作要求上来,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全力推动我市乡村建设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与实质性成效,为打造乡村振兴“XX样板”奠定坚实基础。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千万工程”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要求
“千万工程”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系统完整,其核心要义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关键路径在于统筹城乡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市资源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重要方法在于因村制宜、精准施策,充分尊重各地自然禀赋、文化传统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内在动力在于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农民成为乡村建设的参与者、受益者和评判者。
此处隐藏3495个字。VIP会员可见
(四)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乡村文化是乡村建设的灵魂。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乡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一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深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农村道德讲堂建设,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营造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二是传承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整理乡村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资源,加强对传统村落、历史建筑、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的保护和利用,让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鼓励支持乡村文化艺术创作,推出一批具有乡村特色、反映农民生活的优秀文艺作品,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设施设备,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三是推进移风易俗。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组织,加强对村民婚丧嫁娶等民间事务的管理和服务,倡导文明新风尚,抵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加强农村科普宣传教育,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五)加强乡村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格局。乡村治理是乡村建设的重要保障。要坚持党建引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整街推进、整区提升”工程,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加强农村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乡村建设,引领乡村发展。二是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民主决策制度,规范民主决策程序,保障村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加强村务公开和民主监督,完善村务公开制度,规范村务公开内容、形式和时间,接受村民监督。建立健全村级事务阳光工程,推进村级事务即时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三是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普及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农民群众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加强农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打造一批法治文化广场、法治长廊等法治文化景观,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推进农村综合执法改革,加强乡镇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和能力,依法打击农村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农村社会秩序稳定。四是提升乡村德治水平。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农民群众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立健全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开展诚信家庭、文明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给予表彰奖励,对失德失信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和惩戒,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四、加强组织领导,为乡村建设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一)压实工作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乡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负责同志要具体抓、抓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工作合力。市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协调和工作指导,定期研究解决乡村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二)强化政策支持。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政策研究,制定出台支持乡村建设的财政、金融、土地、人才等配套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建立健全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集中投向乡村建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创新金融服务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为乡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落实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保障乡村建设项目用地需求。加强乡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为乡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三)严格考核督导。建立健全乡村建设考核评价机制,将乡村建设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加强对乡村建设工作的考核评估,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进行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加强对乡村建设工作的督导检查,建立工作台账,定期跟踪调度,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乡村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四)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在乡村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树立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加强对农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形成共建共享美好家园的生动局面。
同志们,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全市上下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坚定信心、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努力开创我市乡村建设新局面,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