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作调度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个会议,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校准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方位与坐标,探讨这座城市精神世界的深度与广度。这不仅是一次工作调度会,更是一次思想的对表、一次灵魂的叩问。一座伟大的城市,不仅要有挺拔的“身骨”,更要有丰沛的“灵魂”。精神文明,就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所系、根脉所在。它决定了一座城市能走多远、能飞多高。
一、提高站位,深刻把握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价值
首先要思考一个根本问题: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抓精神文明建设,到底抓的是什么?如果认识仅仅停留在打扫卫生、评选先进的层面,那就没有抓住根本。新时代的精神文明建设,其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必须从三个维度来重新审时度势。 (一)精神文明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底层代码”。过去,大家谈论竞争力,言必称GDP、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额。这些当然重要,是城市的“硬件”。但当发展进入新阶段,城市之间的竞争,已从“硬实力”的比拼,转向“软实力”的较量。一个市民文明有礼、社会风气清朗、文化标识鲜明的城市,对高端人才、优质资本、创新项目的吸引力,是不可估量的。文明,本身就是最高效的营商环境。它能润物无声地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升社会运行效率。去年,我市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中,超过70%的人在访谈中提到,选择*市,除了看中发展机遇,更看
此处隐藏2930个字。VIP会员可见
(二)实施“城乡风貌”焕新工程,让文明成为最美底色。文明创建,要下“绣花”功夫,实现从“盆景”到“风景”的跃升。一要全域覆盖,不留死角。要将文明创建的触角延伸到每一条背街小巷、每一个老旧小区、每一个城乡接合部。要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责任到人、任务到岗,确保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二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针对占道经营、乱搭乱建等城市“牛皮癣”,不能只满足于“驱赶”,要疏堵结合,合理规划便民摊点、临时市场,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针对农村人居环境,要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不仅要村容整洁,更要乡风文明。三要全民参与,共建共享。要创新群众参与的载体和渠道,推广“社区议事会”“周末大扫除”“随手拍”等做法,让市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守护者”,在共建中增强主人翁意识。
(三)实施“文明实践”深化工程,让服务直抵群众心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决不能让它“空转”。一要精准“点单”,提升服务效能。要建立群众需求征集机制,群众需要什么,大家就提供什么。理论宣讲、科普教育、文化活动、助老助残,都要精准对接需求,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二要盘活“资源”,壮大服务力量。要打破部门壁垒,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各类资源,形成合力。要大力发展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完善注册、培训、激励机制,让志愿者“有舞台、有保障、有荣誉”。据统计,我市注册志愿者已达8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3%,这是一支多么庞大的力量,一定要用好。三要打造“品牌”,增强活动引力。每个区、每个街道,都要结合自身特色,打造一两个叫得响的文明实践活动品牌。比如,“周末邻里节”“社区百家宴”“流动科技馆”等,要持续办下去,形成影响力,让文明实践活动成为群众期待的“精神盛宴”。
(四)实施“数字文明”赋能工程,让科技为善治插上翅膀。要善于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的科学化、智能化水平。一要建好“城市大脑”的文明模块。要将市容环境、交通秩序、志愿服务等数据纳入城市大脑,实现智能感知、自动预警、精准派单,让城市管理更聪明。二要用好“信用+”激励约束机制。要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严重的不文明行为与个人信用挂钩,探索在信贷、就业、评优等方面予以联合奖惩,让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寸步难行。三要净化“网络空间”的文明生态。网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战场。要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要依法打击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乱象,引导网民理性表达、文明互动,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同志们,铸就城市之魂,非一日之功,需久久为功。这是一项需要激情与智慧,更需要坚韧与付出的事业。希望大家都能成为这座城市文明的播种者、守护者和引领者,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共同描绘*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壮美画卷!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