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不忘挖井人 团结振兴载梦翔——云南××××实业有限公司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案例

云南×xxx实业有限公司是集农产品种植、生猪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殷殷嘱托,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坚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和产业振兴、企业发展相融互促,携手带领全县1893户农户走向共同富裕。公司先后获得“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云南省脱贫攻坚奖“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恪守信仰“红色”,党建引领“扬风帆”
云南×xxx实业有限公司于2004年发源于红色故里王德三的家乡刘厂镇,在红色文化的浸润下,公司以党建引领企业发展,以“党建+民族团结进步”为载体,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筑牢员工精神家园,为“民族团结+企业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强组织,探索创建“新思路”。公司设党总支1个,下设党支部3个,现有党员28名。公司成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企业创建领导小组,认真落实“一把手”主体责任,形成“公司+党总支+工会+子公司+部门”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责任网络。按照“程序化、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的创建思路,制定了实施方案,建立完善了涉及党建、工会、公司管理、民族团结进步等方面50多项工作制度,每年投入专项资金5万元,确保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组织、措施、责任、宣传、资金”五个到位。
强示范,搭建创建“新载体”。公司以企业周年庆、“三八”节表彰、职工运动会、支部活动为载体,建立了“人人守纪律、事事讲认真,清清楚楚算账、明明白白做人”的企业文化。近五年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岗22个、示范车间4个、示范基地2个,表彰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45人。通过典型带动和示范引领,全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增进“五个认同”,形成“人人讲民族团结进步,人人抓示范创建”的良好氛围。
强联建,释放创建“新能量”。紧扣“固存量、稳增量、优环境、强帮扶”创建措施,积极探索“企村结对”“企社结对”的联建模式,公司通过一个党组织联系一个村,一名党员联系一户群众,一个技术员联系一个片区的“1+X”帮带方式,与4个乡镇、53个村、1893户群众、4个合作社无缝对接,形成了公司与乡镇、村组“三级联建”的xx模式。公司的责任担当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肯定,2017年被中共大理州委组织部表彭为“基层党建与脱盆攻坚推进示范点”。擦亮企业“底色”,扣紧民族“产业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所有发展都要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都要赋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都要有利于提升各民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公司秉承新发展理念,不断擦亮企业的“底色”,打造助衣增收“产业链”,打开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局面。
拓宽助农增收“渠道”。主动扛起民族地区产业转型升级重任,以养出“安全猪”,让各族群众吃上“放心肉”为目标,采取“民族团结进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在祥云县米甸镇、东山乡等4个乡镇新建育肥养殖场64栋,每栋养殖场投资150万元,由30户不同民族的农户组成养殖合作社。每栋标准化养殖场年租金前3年按26万元,后7年按22万元支付给合作社,促进合作社成员每年增收3000元,提高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
拧紧联系群众“纽带”。秉持“种给各族群众看,带着各族群众干,领着各族群众奔小康”的发展理念,以“民族团结进步+公司+基地+标准化生产+农户”的模式,依托土地流转建有标准化种植核心示范基地1万多亩,辐射带动周边群众流转土地2.5万亩,每年支付流转土地资金900多万元,创造了4500多个农村劳动力就业岗位。达到了既让各族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获得“土地租金+务工收入”的双重收益,又使公司加快规模化种植发展步伐,走出了共建共享共发展的路子。
筑牢民族振兴“链条”。坚持“一体”与“多元”协同发展的原则,不断提升“企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群众参与度。以“南莱北运”项目建设为契机,构建“县+州+省+国家+国外”协调发展“链条”,建有特色蔬菜核心种植示范基地1万亩,发展带动订单基地2万多亩,带动农产品种植农户2.5万户,年收购蔬莱产品15万吨。野生食用菌、脱水蔬菜、新鲜蔬莱、即食食品等精深加工产品销往欧洲、美国、东南亚等17个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打开了对外开放交流的窗口。公司销售品牌特色产品2.3万吨,销售特色蔬菜产品17.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8亿元,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为推动各民族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心怀爱民“暖色”,携手共进“致富路"
以共建共融、携手进步为出发点,把企业发展与“建立军民鱼水情”“促进民族和谐发展”等理念相结合,携手带领各族群众同走致富路。
精准扶贫,帮助挂钩村脱贫致富。公司秉承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倡导奉献精神,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挂钩帮扶祥云县唯一一个“直过民族”山区盆困村一东山彝族乡小庄子村。多措并举开展帮扶活动,安排18名村民到公司就业,实现年工资收入3万元;实施“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通信息”项目工程,彻底改变了小庄子村“无事不出门,睛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的贫困落后面貌。2019年,全村22户8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目标,小庄子村民有了稳定收入,人居环境得到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从贫困村变成了“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
拥军爱民,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公司与驻祥某部和祥云县公安消防大队建立“军企警企一家亲、互学共创共提高”创建联盟,建立以共建促发展的工作机制。先后接受安置退伍军人27人,为28人次的退伍军人发放帮扶创业基金10万元。一直以来公司积极帮助贫困山区和贫困群众解决生活、生产、就学、就医等困难,先后为刘厂镇、祥城镇、光彩事业促进会、红十字会、贫困家庭、贫困大学生等单位和个人捐款260余万元。先后获得“云南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祥云县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祥云县尊师重教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公司童事长×xx深有感触地说:“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x公司从小作坊发展成大集团,一步步发展壮大,是党和国家政策好,党委政府引导好”。“吃水不忘挖井人”,在今后的发展中,公司将继续以村企、社企、校企、军企、警企等协作共建为平台,创新方式方法,履行社会责任,为促进全县各族的交往交流交融、经济的相互依存、情感的相互亲近做出积极贡献。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