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行:乡村振兴路在何方

2019年1月2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五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短期和中长期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工作目标、支持重点和具体措施。农商行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小康至关重要。本文旨在通过对当前××市农商行系统支持乡村振兴情况的调查,分析××市农商行系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探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提出要夯实金融根基、加大政策扶持、提升发展效能和促进合规经营,进一步培育“三农”创新力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农商新贡献。
此处隐藏2539个字。VIP会员可见
金融监管趋严与乡村振兴业务发展之间的矛盾。从2017年开始,我国银行业迎来“严监管”风暴。同时,受经济下行严重、产业结构转型、贷款五级分类等诸多因素影响,近年来,农商行不良率呈持续走高态势。2018年末,××市农商行系统不良贷款率达××%,较2017年上升××个百分点,高于全市银行业××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为××%,分别较上年下降了××、××个百分点。面对强监管、严问责,部分农商行尤其是小规模农商行,在支持乡村振兴、推进普惠金融方面抓不准切入点,行动少、落实差,甚至存在“虚假式”“指标式”“游走式”等现象。
乡村振兴中的“农商前景”
坚持“立足县域、面向三农”,在农商行服务乡村振兴中夯实金融根基。在市场定位上,注重党建引领,提高政治站位,保持发展定力,深耕农村市场,以服务乡村振兴为己任,原则上“机构不出县(区)、业务不跨县(区)”,真正把农商行建成有社会责任感的区域性法人银行。在产业融合上,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精心谋篇布局,积极支持特色农业、规模农业、绿色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做大做强农村普惠金融,逐步实现与区域乡村振兴规划无缝对接和深度融合。在金融服务上,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进优质异地农商行,丰富服务主体,新增金融供给;探索建立农商行乡村振兴特色网点,精心打造“一行一品”,进一步加大金融服务专注性;积极推广农户联保、房产抵押、设备抵押等担保方式,加大开发“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等贷款产品,切实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坚持“政府主导、责任共担”,在农商行服务乡村振兴中加大政策扶持。在产权改革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切实做好农村宅基地确权、评估、处置、变现等工作,有效解决农商行支持乡村振兴后顾之忧。在风险补偿上,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动地方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设立乡村振兴贷款专项补偿基金,建立风险成本补偿机制;实行差别化税收、税率优惠等措施,推动减税减费政策落地,增强农商行发展动力,增进农商行服务乡村振兴信心;鼓励开展银保合作,试点推广政府性农业保险,帮助农商行转移“三农”信贷风险。在基础设施上,借鉴贵州省先进经验,充分利用电子政务系统,整合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工商、税务、电力等部门信息资源,建立农户信用档案库,依托大数据技术,全面推进农户评级授信,拓展线上信贷渠道,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比照“家电下乡”等优惠政策,对投入农村地区ATM等自助设备的农商行,考虑其固定资产投入、人员投入、日常运营成本等因素,给予适当补贴,加快农村支付体系建设进程。
坚持“央行引导、精准滴灌”,在农商行服务乡村振兴中提升发展效能。在货币政策上,强化差别化存款准备金正向激励作用,对农商行实行不同幅度普惠金融降准比例,综合运用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常备借贷便利等政策性资金支持,加大宏观审慎评估成果运用,引导和鼓励农商行将有限资金向“三农”重点和薄弱领域倾斜,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在金融市场上,针对“三农”信息优势,通过银行间拆借、债券、票据等形式,向具有资金优势的大中型金融机构融资,如发行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专项债和绿色环保债,用于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等;借力互联网金融,吸纳社会资本,培植智慧农业,为农商行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支撑点。在金融统计上,建立健全乡村振兴贷款专项统计监测分析体系,为加强金融宏观调控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决策信息;指导农商行完善利率风险定价、利率市场传导和评估等制度,降低综合融资成本,促进金融资源回流,支持农业农村实体经济发展。
坚持“分类监管、激励担当”,在农商行服务乡村振兴中促进合规经营。在监管规范上,因地制宜,出台农商行推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业管理标准,实施分类监管,加强监督检查,促进农商行在法人治理、资产管理、风险防控和经营盈利等方面规范化发展,确保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各项部署落地生根。在考核机制上,制定专门的考核激励办法,进行同业评比,全面提高农商行支持乡村振兴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发挥农商行“小法人、大平台”优势,为持续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加强劲的金融动力源。在问责追责上,聚焦突出矛盾,坚持底线思维,建立科学的问题发现机制和合理的容错纠错机制,对服务“三农”和支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的,适当放宽监管标准,提高风险容忍度,如适当降低拨备覆盖率等,为农商行松绑减负,进一步激发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担当、新作为。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