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五个注重”,把握进一步深化改革统筹部署,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

同志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指出,决定稿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重点部署未来五年的重大改革举措,“五个注重”成为《决定》内容摆布鲜明特点。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扎实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开创新局面、再上新台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今天的专题党课,重点围绕“五个注重”内容,帮助大家深入理解提出的背景、意义、落实措施。
一、标注时代的改革新蓝图,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此处隐藏5233个字。VIP会员可见
第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未来五年的重大改革举措的重要特点。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一要务,唯有通过发展,才能积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如果没有高质量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将不复存在。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石,只有维护好国家安全、不断强化国家安全,才能够为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总体国家安全观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是我们党新时代的创新理论,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理论基础、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首先,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要科学把握“总体”这个关键。当前,总体国家安全观涉及的领域主要包括:政治、国土、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生态、资源、核、海外利益等领域的安全以及太空、极地、深海等新兴领域的安全。其次,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还要准确理解其核心要义。总体国家安全观内容丰富,涉及20个重要领域安全、国家安全领导制度、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等主要内容。统筹发展和安全,必须在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同时,把确保政治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根本来抓,突出做好政权、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核心安全。确保政治安全,必须严加防范、有效化解颜色革命对我国政治安全带来的重大风险,必须具备前瞻视野,放眼政治安全的未来,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确保青年一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要构建起系统性安全风险的严密防线,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要坚定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巩固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敢于善于进行意识形态斗争,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第五,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改革各方面全过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把党的领导摆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原则首位,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经验的深刻总结。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各方面,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坚持党的领导在改革方向、改革目标、改革价值、改革合力等方面,为全面深化改革注入强大的确定性,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坚持党对改革的领导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要把党的领导与人民群众的创造统一于改革全过程,在党的领导下激活广大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让全面深化改革始终葆有深厚持久的力量源泉。增强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各领域党组织履行好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提高组织动员群众齐抓改革、共促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完善改革舆论引导机制,通过各种媒体和方式,把好的改革举措宣传好,着力让改革深入人心;同时也要密切关注社会上特别是互联网上对改革的错误观点,敢于亮剑、敢于发声,及时答疑解惑、澄清谬误,增进共识、消除杂音,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紧密联系起来。发扬全过程人民民主,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一起来想、一起来干,在全社会形成人人认同改革、人人参与改革、人人支持改革的局面,不断巩固和扩大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厚群众基础。
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五个注重”贯穿全面深化改革全过程
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的改革方法论,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之所以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亿万人民攻克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在于以钉钉子精神抓部署、抓落实、抓督查。实践充分证明,抓落实极其重要,任何好的理论和政策、科学的决策和部署,离开了抓落实就不会变成实践成果,就难以惠及亿万人民。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系统观念,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方面面集成到相互关联的整体系统之中,使各个领域协同推进、各类资源充分共享、各类要素相得益彰。
第一,明确目标方向是前提,注重系统集成。习近平总书记曾形象比喻,抓落实就好比在墙上敲钉子,钉不到点上,钉子要打歪。在抓落实中,要明确目标任务,吃透改革要求,正确认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谋篇布局,始终保持方向不偏。要锚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统筹设计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改革,把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有机衔接,制定一揽子改革方案,明确改革时间表、路线图,确保其方向正确、路径明确。在“全面深化”上下功夫,将各项改革视为有机整体,加强整体谋划、系统布局,统筹兼顾、分类施策,“十个指头弹钢琴”,使各项改革彼此呼应、相互促进,凸显改革目标、政策、效果集成。强化配合,引导各地区各部门把握各项改革举措内在的逻辑性和关联性,既关注单个领域或问题的改革,还要考虑各领域间的协调合作,防止各行其是、相互掣肘的现象,努力实现改革方案、落实、效果等各方面协同,推动改革聚焦聚力、握指成拳、协同高效。
第二,凝聚社会合力是关键,注重突出重点。改革越是向纵深推进,触及的利益矛盾越是复杂尖锐,每前进一步都不容易。我们要更加充分调动全党全国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要紧紧围绕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加强调查研究,深入挖掘问题根源,明确改革路径,推出更多新的更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政策举措,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障碍。要突出重点领域,紧抓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找准重要着力点,抓住关键环节,敢于动真碰硬,勇于攻坚克难,集中抓好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改革,以重点突破带动改革整体推进;其他领域其他方面改革也要突出重点,做到哪里矛盾和问题最突出、哪里的疙瘩最难解,就把改革指向哪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做到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着重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和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改革获得感。
第三,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注重改革实效。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把全面深化改革这场伟大革命进行到底。一方面应更好地汇聚改革合力,注重凝聚改革共识,把推进改革的道理讲清楚,持续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广泛团结起来,把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更好发挥人民群众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共同推动改革事业向前发展。另一方面要着力抓好改革落实,正确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谋篇布局,准确理解每项改革举措的背景、定位、指向和内涵,扭住关键、精准发力,发扬钉钉子精神,有的放矢、精准发力,推动改革举措落实落地。要明确各项改革的实施主体和责任,拧紧责任螺丝,并建立全过程、高效率的改革落实机制,定期评估、强化监督,不断提高改革落实效能。
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正徐徐铺展新的图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部署上来,进一步提高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就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创造和释放更多改革红利。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