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老文秘,一家专业的公文网站!

QQ群
手机版
我要投稿

党课:新时代“五种精神”的科学内涵、重要意义与实践路径

2025-02-22 投稿人 : 佚名 围观 : 0 评论
党课:新时代“五种精神”的科学内涵、重要意义与实践路径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既需要物质力量的坚实基础,也离不开精神力量的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全社会应当大力弘扬的五种具体精神,即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以下简称“五种精神”),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深刻理解“五种精神”的科学内涵,充分把握其重要意义,有利于在全社会广泛弘扬“五种精神”,更好地传承和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蓄重要精神力量。

  一、“五种精神”的科学内涵

  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之际,“五种精神”以整体的形式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呈现出来,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指向。总体来看,“五种精神”之间联系密切,在精神内核上具有契合性,在精神引领上具有同向性,在精神价值上具有一致性,因而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一方面,“五种精神”连贯相通,交织相融,相互映射。如,劳动精神含有对创造性劳动的要求,与创造精神相联。奋斗意味着会有牺牲,因此离不开奉献,等等。另一方面,“五种精神”联动互动,同频共振,协同共进。“五种精神”在价值指向上高度一致,共同服务并助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历史主题;而具体来看,“五种精神”之间又相互区别,在基本内涵上有着明显差异并各有侧重,在引领方式和践行方式上也有具体区别,在不同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此处隐藏13394个字。VIP会员可见

  (三)用好红色资源,多方协同发力,凝聚弘扬“五种精神”的社会合力用好红色资源,为弘扬“五种精神”提供丰富载体。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用好红色资源”,这既对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提出了具体要求,也为弘扬“五种精神”提供了重要载体。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蕴含的丰厚红色资源,既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的历史性见证,也是“五种精神”印刻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百年航道中的具象化表现。弘扬“五种精神”要与各具体精神形态相联系,尤其是以重大事件或典型地域等命名的具体精神,如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等。既要深入挖掘与之相关的革命遗址、纪念场馆、革命文物等物质形态资源,也要重视其背后蕴含的红色革命文化、党的优良传统、红色精神等非物质形态资源,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在家庭家风建设、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凝聚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方力量,形成弘扬“五种精神”的社会合力。在用好红色资源中弘扬“五种精神”,要多方协同发力,凝聚弘扬“五种精神”的社会合力。第一,融红色家风入家庭家风教育,发挥红色家风的浸润涵育作用。红色家风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党性修养和家国情怀,是红色资源的重要内容,对肃党风、淳民风、清世风,带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重要意义。要以家庭为单位深入学习、积极传承共产党人红色家风的重要内容,培养家庭成员热爱劳动、艰苦奋斗、乐于奉献、勇敢创造、勤俭持家等美好品质,在发扬“五种精神”中把爱党、爱国和爱家有机结合起来。第二,融红色资源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铸魂育人作用。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红色资源,将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事迹故事、体现“五种精神”的文物文献等红色资源融入教学具体内容中,借助红色资源深入解读“五种精神”,使学生在感受“五种精神”重要作用和深刻意义时获得心灵冲击,对“五种精神”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和认同;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环节融入红色资源,结合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系列具体精神形态,开展参观红色文物纪念馆、参观革命老区,重走革命道路、重温红色书信等活动,使学生在亲身参与红色活动中增强对“五种精神”的深刻感悟,激励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积极弘扬“五种精神”。第三,融红色资源入全民性实践教育活动,发挥红色资源的激励引领作用。要用好红色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红色主题学习教育活动。依托革命遗迹、英烈故居、红色纪念场馆、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重要红色资源,面向全社会开展红色主题的学术研讨、讲座论坛、访学研学、培训学习、旅游参观等活动,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感染感召和激励引领作用;要用活红色资源,推进党史学习教育。邀请抗战老兵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开展党史宣讲,在百年党史的讲述过程中感受退伍老兵身上爱国报国、不怕牺牲、拼搏奉献的精神品格,把英雄典范的先进事迹转化为弘扬“五种精神”的重要蓝本,发挥红色资源“活教材”的激励作用,激励人们在实践中发扬“五种精神”。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