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读红色历史 寻现实差距 在对照反思中勤拭信仰之灯

信仰一词,在上级文件、教育教案中反复提及,但总有同志感觉高大上、空虚远,落实起来没有抓手,认为只是挂在嘴上的一种“空谈”,感到讲不讲信仰无所谓,工作照干、工资照拿、生活照过,这其中不乏个别业务工作比较出色的同志,仿佛信仰真是可有可无。
一、探寻信仰本真——说一说,信仰是什么,我们为何需要信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这是最高领袖为中国共产党人信仰所作的注脚。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信仰与信念、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同属于上层建筑,是一种意识形态。
此处隐藏7534个字。VIP会员可见
(四)在本职岗位践行信仰。信仰不仅是精神层面的问题,更是实践层面的问题。光说不做不是信仰,要脚踏实地干事业。邓小平曾经说过:“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实现信仰信念,必须从一步一个脚印干起。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求真务实、埋头苦干,一心一意干事业,多给群众“雪中送炭”,少给自己“锦上添花”,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少做些不求实效的“花架子”。一些单位建设存在“说的”比“做得”好的现象,是“浮夸风”的表现。要身先士卒做表率。共产党员的信仰坚定,不仅要平常时候看得出来,还要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尤其是在党有需要的时候,即使是干难事,甚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敢于顶上去,不能动辄就把矛盾上交。干工作时,要伸手,不要只拿着“鞭子”在背后赶别人往前走。要敢于担当强党性。干一事想一事,在其位谋其政,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尤其是领导干部,面对是非曲直要立场鲜明、面对急难工作要责无旁贷、面对群众需求要挺身而出。
“事非经过不知难”,崇高信仰的培植养成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在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逐步认识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作用,通过实践的淬炼和观察思考,切实认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产生的伟大力量,从而坚定对党忠诚的信仰,进而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最终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