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党建引领高质量村(社区)自治工作交流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能和大家坐在一起交流党建引领村(社区)自治的心得体会,我既感荣幸,更觉责任重大。作为在基层摸爬滚打12年的“老乡镇”,我深刻体会到:村(社区)自治不是“松绳子”“放风筝”,而是要在党组织的引领下,把群众的“主心骨”立起来、把治理的“微细胞”活起来、把发展的“内生力”聚起来。近年来,我们乡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为抓手,在全乡17个行政村(社区)探索“党建+自治”融合路径,有了一些“土办法”“真经验”,也有不少“硬骨头”“新课题”。下面,我结合具体实践,从“为何引、怎么引、如何持续引”三个方面,和大家掏掏心窝子。
一、要想明白为什么必须把党建挺在自治前面
此处隐藏4723个字。VIP会员可见
(三)守牢“防风险”的“警戒线”。自治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利益纠纷、观念冲突等问题。我们坚持“预防为主、调解为先”,建立“三级调解”网络:村(社区)设“和事佬调解室”,由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组成;乡设“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整合派出所、法庭、司法所力量;县乡联动开通“线上调解平台”,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反映问题。去年以来,全乡通过调解网络化解各类矛盾112起,其中90%在村一级就得到解决,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同志们,村(社区)自治是乡村振兴的“根”,党建引领是这根“根”上的“魂”。从“干部干、群众看”到“一起想、一起干”,从“矛盾多发”到“和谐共治”,我们深刻体会到:党建引领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体现在一次耐心的走访、一场热闹的议事、一份实在的积分里;自治不是简单的“放手不管”,而是在党组织的引导下,让群众在参与中增强归属感、在合作中凝聚向心力、在奋斗中共享幸福感。当前,我们的工作还有不少短板:有的村党组织引领能力不足,有的群众参与热情有待提高,有的长效机制还需完善。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建的“红色引擎”发动起来,把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出来,就一定能画出基层治理的最大“同心圆”。
谢谢大家!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