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范文:加强文化建设促进乡村振兴

总 书 记 强 调 : “ 乡 村 振 兴 是 包 括 产 业 振 兴 、 人 才 振 兴 、 文 化 振 兴 、 生 态 振 兴 、 组 织 振 兴 的全 面 振 兴 ” 。 实 施 乡 村 振 兴 战 略 的 总 要 求 是 产 业 兴 旺 、 生 态 宜 居 、 乡 风 文 明 、 治 理 有 效 、 生 活富 裕 。 所 有 这 些 都 离 不 开 文 化 的 基 础 性 作 用 : 产 业 兴 旺 需 要 农 民 具 备 一 定 的 文 化 素 养 、 掌 握基 本 的 科 学 知 识 、 熟 悉 现 代 市 场 经 济 的 运 作 , 生 态 宜 居 需 要 农 民 树 立 环 保 意 识 、 培 养 绿 色 生活 习 惯 , 乡 风 文 明 需 要 农 民 树 立 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观 、 移 风 易 俗 , 治 理 有 效 需 要 农 民 具 备 法制 观 念 、 掌 握 法 律 常 识 。 这 些 美 好 的 目 标 如 果 没 有 文 化 作 支 撑 , 是 不 可 能 实 现 的 。
乡 村 振 兴 需 要 用 社 会 主 义 先 进 文 化 消 除 落 后 文 化 的 不 良 影 响 。 在 脱 贫 攻 坚 工 作 中 , 不 少扶 贫 干 部 发 现 , 落 后 的 文 化 观 念 所 带 来 的 思 想 保 守 落 后 是 造 成 贫 困 的 重 要 原 因 。 有 的 贫 困 群众 缺 乏 劳 动 技 能 , 难 以 开 展 劳 务 输 出 ; 有 的 长 期 享 受 扶 贫 待 遇 , “ 等 靠 要 ” 思 想 严 重 … … 可 以说 , 根 深 蒂 固 的 落 后 文 化 观 念 是 脱 贫 攻 坚 的 一 大 障 碍 。 “ 十 三 五 ” 时 期 , 现 行 标 准 下 农 村 贫 困人 口 全 部 脱 贫 , 贫 困 县 全 部 摘 帽 , 消 除 了 绝 对 贫 困 和 区 域 性 整 体 贫 困 , 创 造 了 人 类 减 贫 史 上的 奇 迹 , 但 要 巩 固 这 一 来 之 不 易 的 成 果 , 实 现 乡 村 振 兴 , 还 要 我 们 久 久 为 功 , 消 除 落 后 的 文化 观 念 , 普 及 先 进 文 化 , 用 先 进 文 化 培 育 新 一 代 农 民 。
乡 村 振 兴 需 要 用 文 化 凝 聚 人 心 。 乡 村 振 兴 的 主 体 是 农 民 , 只 有 充 分 调 动 起 广 大 农 民 群 众的 积 极 性 和 主 动 性 , 才 能 使 乡 村 振 兴 战 略 落 到 实 处 ; 只 有 农 民 人 人 参 与 , 才 能 使 乡 村 振 兴 的具体措施生根发芽、产生实效。这就需要我们发挥文化在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上的独特作用,让农民真正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措施,明白做什么、如何做、怎么做,懂得自己既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增强自觉性。通过文化“铸魂”, 使广大农民群众在思想观念上、在生活方式上、在价值追求上统一到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上来,为巩固脱贫成果、建设幸福美好的新农村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乡村振兴需要发展文化产业。农村是乡土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发源地,拥有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丰富资源。多彩的非遗技艺、古朴的古村古镇、独特的民俗风情、优美的自然景观 ……都是文化产业的要素,经过产业化开发就可以成为致富之源。位于成都市附近的明月村现在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就会游客云集,热闹非凡,因为这里拥有数十座风格各异的非遗工作坊,聚集着上百位来自全国乃至海外的艺术家,成为远近闻名的非遗村、文化村。通过开展乡村旅游,明月村迅速脱贫,不但村民家家住上小洋楼,村容村貌也大为改变,绿水青山、翠竹鲜花,处处透露着优雅整洁,让明月村赏心悦目,成为度假胜地。
乡村振兴需要移风易俗、树立文明风尚。古人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在一种良好的文化熏陶下,即使是落后分子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发生改变。当前农村地区还存在各种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俗,如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往来负担沉重,封建迷信活动有所反弹,流行打牌搓麻将等娱乐活动……迫切需要加大农村文化建设力度,大力弘扬文明新风,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摒弃传统陋习,自觉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
一个重视文化的群体会拥有更高素质的人才。而人的现代化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表现,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加大农村文化建设力度、培育新一代高素质农民是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一步。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