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范文:以三治合一助乡村善治

“ 政 , 善 治 ; 事 , 善 能 ” 。 老 子 强 调 治 国 理 政 要 善 于 调 治 , 良 好 的 治 理 要 遵 循 客 观 规 律 。
反观当下,乡村人心不齐层出不穷,不良乡风陋习屡见不鲜,乡村价值弱化见诸报端…… 乡村治理中各种问题日趋严峻,让农民叫苦不迭。从古至今,乡村治理效能关乎人民幸福感,事关社会和谐度,决定政府公信力。为求乡村善治,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为一体的乡村治理体系,打通乡村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乡村善治,要以自治激发群众参与。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乡村治理中,只有发挥人民力量,调动村民积极性,激发群众参与,方能实现乡村善治的“乘数效应”。作为省级文明村的邵家丘村通过尝试村民自治,实行网格化管理,将全村划分为网格,调训出村里的党员、企业主、能人等德高望重的村民担任网格长,与时俱进利用微信群等线上形式加强交流,同时创新党建联合体,不仅打通乡村治理中的堵点,同时加强组织建设,推进当地特色经济的发展。因此,实现乡村善治,要以自治为基础,激发群众广泛参与。乡村善治,要以法治推进依法治理。( 微信公众号:贵州公必成) 长期以来,乡村治理的问题复杂,干部缺乏法治思维,“好好先生”、不按法律办事;农民法治意识薄弱,有苦说不出.....法治思维、法治手段的缺失阻碍乡村治理的效能提升。“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完善乡村治理需贯穿法治手段。无论是广东省惠州市聘请律师担任驻村“法治副主任”, 依法调解村民矛盾纠纷,提供法治咨询服务,帮助村民善用法律维护权益;亦或是安徽省蚌埠市设立“群众说事室”, 创新工作机制,普及法律知识,强化干部群众法律思维,用法律解决问题.. 新 时代 大 力 建设 法 治 社会 , 乡 村建 设 更 应善 用 法 治这 把 “ 利剑” 。唯 有将法 治贯穿 于乡村治理中,方能实现乡村和谐,推进乡村善治。
乡村善治,要以德治重塑乡风民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乡村振兴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然而当前部分农村大肆操办红白事、赌博陋习盛行、封建迷信思想等问题屡见不鲜,带来不良乡风,阻碍乡村振兴。强化德治的柔性约束,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春风化雨的文化支撑。因此,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形成积极向善、普遍认同的价值标杆、道德准则;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宣 传 良 好 向 上 家 风 , 传 播 淳 朴 和 谐 乡 风 , 形 成 崇 德 向 善 、 公 平 和 谐 的 乡 村 新 风 尚 。 以 以 德 治重 塑 乡 风 民 俗 , 推 进 乡 村 善 治 。
善 治 , 是 乡 村 治 理 的 目 标 , 也 是 推 进 治 理 体 系 现 代 化 的 关 键 一 环 。 而 要 走 好 乡 村 善 治 之路 , 需 要 以 自 治 为 根 基 , 法 治 为 利 剑 , 德 治 为 阳 光 , 三 治 结 合 , 相 辅 相 成 , 共 同 推 进 国 家 治理 体 系 和 治 理 能 力 现 代 化 。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