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子在演讲稿写作中的独特效用

所谓段子, 一般是指网络等媒体流传的一些充满风趣和智慧的短小故事或言论。因为此类段子, 形式多样, 流传广泛, 既有语言的幽默感, 又有现实的针对性, 所以成为了一些演讲稿撰写者喜欢引用的精短材料。经验表明, 在演讲稿写作中巧用段子, 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的吸引力, 而且能够增强思想的启示力。
段子在演讲稿写作中, 究竟能够产生哪些独特效用呢?
一、调节气氛
段子的语言, 富有幽默风趣的特点, 利用它来调节演讲气氛, 容易产生强烈的现场效应。例如, 易中天曾在东南大学“2012新生文化季”之“名家系列高层演讲”活动中发表演讲, 他一上台就这样讲道:
高校合并实在是一种弱智的决定, 很庆幸东大没有与南大合并。我听过一个段子, 说之所以没有合并, 是因为合并后不知道叫什么名字。比如取一头一尾, 叫‘东京大学’;叫‘南南大学’也可以吧, 就感觉是南斯拉夫和南非合办的大学。 (笑声)
易中天首先直言不讳地表明对高校合并的看法, 接着别出心裁地引用自己听说的一个段子。这个曲解东大没有与南大合并的原因的段子, 幽默而又风趣, 能让听众在会心一笑之中, 理解和领会演讲者的态度和观点。这样巧妙地针对演讲的地点, 引用段子作为开场白, 一下子就活跃了现场的气氛, 拉近了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心理距离, 确实高明。
二、印证观点
针对演讲的观点, 有选择性地引用段子加以印证, 往往能够促使演讲中的议论更有启示性和说服力。例如, 李妍在题为《研究生“通胀”令人才“贬值”》的演讲中, 这样讲道:
按理说, 作为精英教育的重要环节, 研究生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 不说一定是个个“才高八斗, 学富五车”, 至少在同水平线的就业比拼上, 比普通本科生的竞争力略高一筹, 似乎也该符合教育投入产出的常理。网上以前不就流传了一个段子, 说是一位大学校长语重心长地对一位研究生导师说:考100分的学生你要对他好, 将来他可以成为科学家和大师;考80分的学生你也要对他好, 他将来可能和你做同事;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也要对他好, 今后给学校捐钱就指望这些人了;考试作弊的学生你更要对他好, 他将来会从政当官的;还有, 那些中途退学的同学, 你千万不要阻拦他们, 他们将来很可能会成为比尔·盖茨或乔布斯。 (笑声) 这个段子尽管令人啼笑皆非, 但也充分说明了研究生颇为广阔的职业前景。
李妍在阐述研究生教育的常理之后, 引用了网上流传的一个段子。这位大学校长对研究生导师说的一番话, 虽然“令人啼笑皆非”, 却幽默地阐明了大学毕业生可以或可能人尽其才的理由, 同时印证了研究生理应有“颇为广阔的职业前景”的观点, 并为演讲者接下来评述研究生贬值现象做好了铺垫。这样巧用段子印证观点, 非常自然, 很有针对性和启示力。
三、阐明题旨
有些段子, 不仅语言生动, 而且含义深刻。恰当运用这类段子, 可以引起演讲中的议论, 从而阐明题旨, 揭示演讲主题的深刻内涵。例如, 董仲蠡以《教育的意义》为题发表演讲, 他这样讲道:
网上前段时间有一个段子:说之所以要多读书、多受教育, 就是因为当我们看到一群鸟在湖面飞过的时候, 我们能够吟诵出“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而不是在那吵吵:我去, 全都是鸟!在我们去戈壁旅游、骑着骏马奔腾之时, 心里默念着“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而不是在那喊:哎呀妈呀, 都是沙子, 快回去吧!这当然是一种调侃, 但是不自觉间就道出了教育的核心含义。教育, 不仅传授知识, 更能提高个人修为, 增加我们对生活的感受力, 从而认知自己, 并不断提高自己。我认为, 这是教育赋予我们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也是指引我们前行的希望的明灯。
董仲蠡引用网上的这个段子, 巧妙地以看鸟飞过湖面和骑马奔腾戈壁的情景和表现为例, 把两种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应和语言表达对比起来。虽带有调侃的意味, 却让听众在忍俊不禁之中, 领悟到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因为这个段子, 含蓄透示出了“教育的核心含义”, 这就是不仅传授知识, 更能提高素养。而这正是演讲的题旨, 可谓以小见大, 发人深思。
四、揭示道理
显然, 段子虽可虚构情节, 却能揭示道理。演讲者运用这类段子, 无疑能够启发听众的思考, 以增强演讲的感召力。例如, 施密特在波斯顿大学2012届毕业典礼上发表题为《我是生活崇拜者》的演讲, 他在演讲中这样讲道:
我很清楚, 我在上面演讲, 而你们在下面相互联系, 你们在上网……
你们中的一些人现在很可能正在给朋友发短信, 在Twitter上发布这次演讲的消息, 更新你们的状态, 摆着微笑的表情给自己拍照。
这里有一则笑话, 说的是一个大学生遇到了抢劫, 结果这个大学生说, “等一等, 让我先更新一下我的状态, 让我的朋友知道我正在被抢劫, 然后你才可以抢走我的手机。” (笑声) 这个段子讲述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但是它也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它赤裸裸地描绘了技术对于你们这一代人的身份以及联系世界的能力有多么重要。
身份和联系———与人类自身一样古老的概念———揭示了我们是谁, 我们能做什么。他们构成了我们的时代, 定义了人的条件。
身份和联系———你们的任务就是接受这些陈旧的概念, 玩转它们, 复苏它们, 给它们注入新鲜的、激动人心的内容。
波士顿大学已为你们搭建好了完成这种任务的平台。
施密特首先针对演讲现场, 描述了此刻的听众正在上网的种种情形。接着引述了一则笑话, 这个段子讲述的事情, 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但是它揭示的道理, 却是非常深刻的。这个道理就是技术对于新的一代人的身份以及联系世界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样通过巧用段子揭示的道理, 非常自然地就与“身份和联系”这一演讲主题词结合起来了。
需要指出的是, 在演讲中运用段子, 必须紧扣演讲的内容, 并为突出和表达主题服务, 绝对不可不加选择。因为乱用段子, 甚至引用一些低俗的段子, 不仅会损害演讲稿的内容, 而且会引发听众的反感, 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