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原文:“臣(张仪)闻之,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故愿大王审定计议,且赐骸骨辟魏。”“众口铄金”一词最早出自《国语·周语下》释义:众口所责,虽坚如铁石之物,亦告熔化;毁谤不止,令人难以生存,而遭毁灭。比喻:舆论作用极大,警惕负面舆论。
用法提示:
“铄金”“销骨”当然只是夸张之辞,不过众口同声,确实可以混淆视听,黑白不分。我们都听过“三人成虎”的故事,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在公文写作中,“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主要是在说不好的舆论或负面新闻的危害,后面表述也可以从正面说,如占领舆论阵地,注重舆论引导等内容。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