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出处: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颜渊》。原文:“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孔子)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释义: 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这个国家就不能存在下去了。强调人民的信任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用法提示: 《论语》中这段很有名的对话叫作“子贡问政”。孔子的意思是,一个国家必然要粮食、军备充足,人民信任,如果非要去掉两个,那一定是军备和粮食。这里还有一个成语:“足食足兵”。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以用作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必要性,要求关注民生、关心群众,赢得群众的信任和肯定,用在扶贫方面当然也是可以的。比如,“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