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老文秘,一家专业的公文网站!

QQ群
手机版
我要投稿

【写材料用典】救烦无若静

2024-03-22 投稿人 : 佚名 围观 : 0 评论
【写材料用典】救烦无若静

  【例文】“救烦无若静。”要想祛除烦躁气、做到耐烦,守 静是一剂良方。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多次提到“静”,“夫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 须静也”。静气可助治学、可促修身,青年官兵要做到耐 烦,就要以守静之道澄明心境、消除杂念,磨练意志、淬炼毅 力,保持应有的清澈和纯粹,这对成长成才大有裨益。(解放 军报《能“耐烦”者终成事》)

  【典故】出自唐代白居易《呈吴中诸客》,候病须通脉,防 流要塞津。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削使科条简,摊令赋役 均。以兹为报效,安敢不躬亲。

  【释义】意思是,要想消除烦恼,就要保持安静;要想变得 聪明,就要勤学苦练。

  【赏析】古人讲,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一静天下无烦 事,一勤天下无难事。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中,始终 把“静”、“勤”作为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重要内容。苏轼 《书舟中作字》记载,一次乘船到曲江,突遇滩险舟危,舟中 士子多面无血色,唯独他“作字不少衰”。如此沉心静气,“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还有什 么激流不能闯过,什么考验不能经受。韩愈在《进学解》中写 道:“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些流传几 千年的故事、名言,都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静破烦、勤消 拙,这是古人留下的智慧,也是我们修身养性所应恪守的法 则。急躁是每个人都会表现出来的一种心态和状态,如果不加 克制,就可能做出不理智、不明智的事,甚至乱上加乱、烦上

  加烦。而克服急躁的办法,只能选择静心静气。坚守内心的宁 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于错乱中找到办法,在烦恼中寻得 慰藉,进而破烦而出、克躁而定。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 部要坚持以静修心、以勤修身,立足岗位职责埋头苦干。

  【用法】主要适用于党课报告类、培训讲话类,侧重强调党 性修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保持平和心态,增强干事意识,履 行好岗位职责。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