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老文秘,一家专业的公文网站!

QQ群
手机版
我要投稿

【写材料用典】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2024-05-26 投稿人 : 佚名 围观 : 0 评论
【写材料用典】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例文】“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 于害则患可解也。”孙子之言说的是,一个指挥员在筹划军事 行动时,必须兼顾利和害两个方面,在利思害,在害思利。这 就要求我们,在应对未来错综复杂的信息化战争时,必须正确 处理眼前与长远、战略与战术、有形与无形的关系,善于审时 度势,开放思维,权衡利弊,比较长短,切不可利无轻重、害 无大小,凡利皆趋、凡害皆避,这样往往会因小失大、得不偿 失。(中国国防报《警惕“双曲贴现”效应》)

  【典故】出自春秋孙武《孙子兵法·九变篇》,是故智者之 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释义】意思是,聪明的人考虑问题,一定会兼顾到有利与 有害两个方面。在不利情况下看到有利的一面,便能增强必胜 的信心;在有利情况下看到有害的一面,才能有所准备消除祸 患。

  【赏析】古人讲,“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 其败。”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有好 处也就必然有坏处,有可能成功也就有可能失败;因此,需要 辩证地分析,认真地看待。事实上,回顾我们党一路发展走来 的光辉历程,不仅是一部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斗争奋进史,也 是一部“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的唯物哲学史。在革命初 期,党内部分同志对时局估量产生了悲观情绪,虽然相信革命 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却不相信有迅速到来的可能。毛泽东 直指党内存在的悲观思想,于1930年刊发《星星之火,可以燎 原》,在文中形象地比喻道,“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 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 的一个婴儿。”一只航船、一轮朝日、一个婴儿,这一个个处 在初生状态的意象,都蕴藏着无穷的生机与希望,而这恰是在

  启迪我们:看问题就是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站在发展的角度、 站在变化的维度,才能看得到事物的全貌,也才能以辩证思维 把握住趋势、权衡好利弊。新时代新征程,面对各类矛盾和困 难,各级领导干部要居安思危,树立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 识,多措并举应对各种问题,打好有准备之仗。

  【用法】主要适用于工作部署类讲话,侧重强调统筹兼 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要树立底线思维,注重防范风险,提高 驾驭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