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士怀耿介之心,不荫恶木之枝

【例文】古人有云:“士怀耿介之心,不荫恶木之枝”,温 庭筠感叹人们栖息在恶木之下乘凉,而他虽饮贪泉却仍很清 醒,表达了自己不容于世的悲愤之情。陆龟蒙则在《奉和袭美 寄琼州杨舍人》中抒发豪迈:“只以直诚天自信,不劳诗句咏 贪泉。”还有什么比拥有正直更让人无所畏惧的呢?管它什么 贪泉廉泉,都不能对我形成任何干扰。(中国纪检监察报《感 悟一眼泉》)
【典故】出自春秋管仲《管子》,夫士怀耿介之心,不荫恶 木之枝。恶木尚能耻之,况与恶人同处。
【释义】意思是,大丈夫胸怀正直的心,不会同邪恶之人为
伍。
【赏析】《墨子·所染》记载一段故事,子墨子言见染丝者 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 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这告诉我
们:社会是个大染缸,真善美、假恶丑同时存在,必然要受到 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 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 臭,亦与之化矣。故必须慎染!“习与性成者,习成而性与成 也。”人对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在恶化的环境中待久 了,往往变得麻木,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久而久之,警觉丧 失,正气消退,便会染上不正之风,患上“不治之症”。由此 可见,缺少慎染的能力,就会出现“温水煮青蛙效应”,让人 在不知不觉中走上歪路邪路,乃至不归之路。古代社会,在儒 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达内圣外王之境的理想指引下,“出淤泥而不染”的官员并非凤毛麟角,他们把操 守、修养和人格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严守规矩、耿介为民,千 古传为美谈。“于青菜”于成龙、“海青天”海瑞、“铁面无 私”包拯,等等,至今为人称颂。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 部要把清廉自守当成护身之玉,认清诱惑的前面是陷阱,明白 贪婪的背后是毁灭,在修身、律己、慎独中守望心中信仰的绿 洲,以平静之心对己,以平稳之心处事,以平常之心对名,以 平淡之心对利,知责思为、知德守正,涵养坚如磐石的道德定 力、抵腐定力。
【用法】主要适用于廉政教育类、警示教育类讲话,侧重强 调廉洁自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要增强定力,洁身自好,保持 清廉自守的良好形象。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