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痛莫大于 不闻过,辱莫大于不知耻

【例文】永葆“痛莫大于不闻过,辱莫大于不知耻”的自 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然而,能否因工作出现过失而感到 羞耻、自责,进而自我批评,体现着一名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 高低。(解放军报《改过当“从心上改”》)
【典故】出自隋代王通《中说·卷十·关朗篇》,罪莫大于 好进,祸莫大于多言,痛莫大于不闻过,辱莫大于不知耻。
【释义】意思是,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听不得别人批判自己的 错误,最大的耻辱莫过于不知道羞耻。
【赏析】古人讲,“修身以不护己短为第一长进。”一个人 不可能没有缺点过失,重要的是能听得进逆耳忠言,能发现并 及时改正缺点过失,不让小毛病演化成大问题。法国思想家卢 梭在著名的《忏悔录》中,把自己做过的错事一桩桩、一件件 摆得非常清楚,并直言不讳“请看这就是我所做过的,这就是 我所想过的,我当时就是那样卑鄙龌龊的人。”我国历史上有 曾子“吾日三省吾身”、曾国藩自省己过,留下不少佳话。中 国共产党人,“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的精神和勇气更需胜于 古人。1942年在陕甘宁边区,群众一句“为什么雷公没有劈死 毛泽东”的气话,传到毛泽东同志耳中后,他不是派人去追查 泄愤的百姓,而是深入基层倾听群众愤慨的原因。在得知是因 为边区政府下达的征粮任务过重时,便认真检讨自己,并立即 指示把征粮任务从20万担减少到16万担,受到边区群众赞誉。 俗话说,识己不易,知过更难。无论是谁,做人做事难免有“灯下黑”的时候,如果能保持清醒头脑,听取他人的批 评,就能及时“止损”,修复“蚁穴”,避免“千里之堤”崩 溃。新时代党员干部要自觉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常思 己过、闻过则喜,不断修枝剪叶,确保工作和生活始终走在正 确的道路上。
【用法】主要适用于党课报告类、作风建设类讲话,侧重强 调反躬自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要常清灵魂旮旯,勤掸思想之 尘,坚持即知即改,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 我提高。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