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此乡多宝玉,慎莫厌清贫

【例文】心正者,自然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令人信服。明 代官员薛瑄任广东道监察御史期间,负责管理监督湖广银 场,此前银场多处银矿管理混乱。其以“心如水之源,源清则 流清,心正则事正”“此乡多宝玉,慎莫厌清贫”自警自 省,依法严惩贪污受贿者,离任时两袖清风,为民众所称 赞。(中国纪检监察报《持心正大处己方严》)
【典故】出自唐代岑参《送杨瑗尉南海》,不择南州尉,高 堂有老亲。楼台重蜃气,邑里杂鲛人。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 春。此乡多宝玉,慎莫厌清贫。
【释义】意思是,这个地方多产宝玉,千万不要嫌厌那里生 活的清贫。
【赏析】古往今来,有不少清官廉吏以“不贪”为宝,视廉 洁为首要。《左传·襄公十五年》记载,春秋时期,宋国有人 得到了一块玉,把它献给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者
说:“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 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 宝。”献玉者以璞玉为宝,而子罕以不贪为宝,同一
个“宝”字,却彰显出截然不同的价值追求。东汉羊续居官清 廉,持节一生。任南阳太守时,将他人所送之鱼,悬于府宅大 梁,用以谢绝馈赠,百姓交相称颂,敬誉为“悬鱼太守”。唐 朝姚崇为官廉明,“耸廉勤之节,塞贪竞之门”,推崇廉洁勤 政的气节,堵住贪腐拉拢的门道,成为以“不贪”为宝、廉慎 为师之典范。清廉永远是为官从政的必备品格,更是中国共产 党人执政为民的鲜明底色。革命烈士方志敏在《清贫》中写道:“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 困难的地方。”字里行间流露出革命者的节操和凛然正气。当 年牺牲在重庆白公馆、渣滓洞的革命烈士,虽身陷绝境仍心系 组织,秉持廉洁准则,向党组织提出史称“狱中八条”的建 议,其中“防止领导成员腐化”和“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 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至今读来仍令人警醒。新的 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明辨是非的洞察力、抵御诱惑的自 制力、镜鉴过失的醒悟力,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与高 尚品格。
【用法】主要适用于警示教育类、廉政教育类讲话,侧重强 调廉洁自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守底线,不断增强政 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不断擦亮廉洁自律 的政治本色。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