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白日不 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例文】“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共产党人 的忧患意识,不是杞人忧天,也不是忧一己之得失,而是忧 党、忧国、忧民,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风险挑战面 前,一味忧心忡忡不行,假装视而不见不行,逡巡蹑足同样不 行,唯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闯关夺隘、应对有 力。(解放军报《增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典故】出自唐代李白《梁甫吟》,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 无事忧天倾。猰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
【释义】意思是,太阳也照不见我的一片赤诚之心,我并非 像杞国人那样无缘无故地担忧天会塌下来。抒发了作者怀才不 遇的忧国忧民之情,后常引用这两句诗来说明忧国忧民。
【赏析】古人讲,“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筚路蓝缕,以 启山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居安思危,思则有
备”,这些名言警句,中国人都耳熟能详。忧患意识是中华民 族能够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重要文化基因。历史上,功成名 就时放松警惕,顺境安宁时贪图享乐,最后导致失败的例子不 胜枚举。唐玄宗李隆基早期励精图治,举贤任能,开创开元盛 世,“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可后来志得意 满,不思后患,“殚耳目之玩,穷声技之巧”,纵情享乐,结 果酿成“安史之乱”,唐人反省说“玄宗之政先理而后乱,何 也”,乃千古警训。中国共产党在苦难中诞生、在奋斗中成 长,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时期都牢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1947年,人民解放军即将由战略防 御转入战略进攻,形势一片大好,毛泽东却心情沉重地一连问 了身边同志几个“敢不敢”:“我们长期在农村打游击,我们 敢不敢进攻大城市?进去之后敢不敢守住它?敢不敢打正规 战、攻坚战?”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忧患往往是报捷的序 言、胜利的开篇。新的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底线思 维,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 些,把解决问题的措施想得更周到一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 实一些,始终掌握应对风险挑战的战略主动。
【用法】主要适用于动员部署、党课报告类讲话,侧重强调 忧患意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常怀远虑、居安思危,坚决防 范“灰犀牛”、“黑天鹅”事件,把握发展主动权。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