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吏治之道,惟清廉为重

【例文】“吏治之道,惟清廉为重。”廉是为官的第一准 则,古人对此多有明训。秦朝《为吏之道》开篇强调廉洁对于 为官者的重要性:“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慎谨坚固,审 悉毋私。”短短数语,道破从政的核心——去除私心杂念,守 住清正本色。(中国纪检监察报《莅官之要曰廉曰勤》)
【典故】出自清末民初赵尔巽《清史稿·圣祖本纪》,吏治 之道,惟清廉为重。
【释义】意思是,对为政者来说,廉洁不仅是节制克己、不 贪不占的清白操行,更是清廉自守、拒腐防变的高洁品格,是 政治生活中必备的重要素质。
【赏析】古往今来,历朝历代都将“廉洁”作为对为人处 世、为官从政的重要要求。历史上众多清官廉吏展现出的正道 直行、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跨越历史长河依然闪耀着光辉。 东汉名臣杨震出任东莱太守途经昌邑时,以前曾得到过杨震推 荐的县令王密深夜怀金相赠,认为“暮夜无知者”,杨震正色 以对:“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相传,北宋 包拯六十大寿时,拒收一切寿礼,就连宋仁宗送来的寿礼也照 样拒收,并在礼盒上回诗:“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怕叨念 功。操劳为官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被康熙誉为“天下 廉吏第一”的于成龙,在福建为官时,外藩来的贡船或有所 献,他一概拒绝;在直隶巡抚任上,明令官员不准趁年节收送 礼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是共产党人的做人之本;洁身自 好、克己奉公,是领导干部的从政之基。“四有书记”谷文昌 一心为民,被群众尊称为“谷公”。“为民书记”郑培民一身正气、一尘不染,他爱好集邮,却一生隐藏其所好,只为 了“不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由头,不让自己有半点腐败的念 头”。在公与私、对与错、贪与廉这些原则性问题上,一批批 优秀共产党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新 时代当谨记“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最紧要的是守住内心”的谆 谆告诫,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自觉分清公与私的界限,抵住名 与利的诱惑。
【用法】主要适用于廉政教育类、警示教育类讲话,侧重强 调廉洁自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以廉为本,保持共产党员清正 廉洁的政治本色。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