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写作提纲30例

1.筑牢党建根基 赋能担当作为
加强党建引领,帮助行业协会商会“把舵定向”。
筑牢党建根基,促进行业协会商会“根深叶茂”。
弘扬红色文化,涵养行业协会商会“精神内核”。
发动“红色引擎”,迸发行业协会商会“内生活力”。
2.打好“选、育、励”组合拳 建强社会工作“主力军”
择优“选”才建强梯队
系统“育”才锻造精兵
多维“励”才释放活力
3.延伸“宜邻课堂+”触角 助力群众就业创业
推动资源整合,打造丰富专业的“教学课堂”
推动课程契合,提供精准高效的“技能培训”
推动平台融合,拓展优质便民的“课后服务”
4.党建引领厚植人才沃土 协会赋能点亮满天繁星
坚持政治建会 凝聚改革发展“源动力”
厚植人才沃土 释放产才融合“新动能”
优化服务体系 激发产业发展“新活力”
5.夯实和谐之基 护航企业扬帆远航
党建引领,聚力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共赢
深入调研,提升企业劳动关系服务质量
强化联动,全力推动示范创建落地见效
6.志愿服务融入基层治理实践
志愿服务机制“细而实” 打通基层治理堵点
志愿服务队伍“精而专” 充实基层治理力量
志愿服务阵地“广而优” 拓宽基层治理半径
志愿服务供给“小而美” 回应基层治理诉求
7.“三聚焦”工作法 激发县域新兴领域党建新活力
聚焦思想引领,筑牢凝“新”根基
聚焦典型示范,激发先锋动能
聚焦服务融合,提升治理效能
8.“两新”党建红 “组团”绘新章
坚持精准匹配,建机制
坚持夯实基础,强引领
坚持助推发展,解难题
9.当好行业发展“助推器”,推动五金产品出口贸易
坚持服务为先,当好行业发展“助推器”。
持续对外交流,勇当行业发展“先锋队”。
加强行业规范,做好行业发展“信号灯”。
做好宣传发声,当好行业发展“扩音器”。
10.以务实作风破解“怎么联、联什么、如何动”问题
社区落实推进,强化党建引领,夯实治理根基
社会组织协同,聚焦民生需求,提升服务效能
社会工作者支撑,专业力量下沉,破解治理难题
志愿服务常态化,激活内生动力,共建和谐家园
慈善资源助力,凝聚爱心力量,补齐民生短板
11.新兴领域给党建工作的开展带来的挑战
组织覆盖存在“空白地带”。
工作机制存在“双重滞后”。
作用发挥逐渐“效能弱化”。
12.创新“三维融合”的工作方法,实现党建工作效能向高质量发展势能的持续转化
推动党建与业务相融合。
推动线上与线下相融合。
推动服务与管理相融合。
13.三联聚能,强化基层治理
联管事务,共筑自治“主阵地”。
联调矛盾,打造解纷“终点站”。
联育新风,培育文明“新风尚”。
14.聚焦“四力四化” 谱写群众志愿服务新篇章
聚焦党建统筹引领力,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
聚焦有求必应战斗力,推进志愿服务精准化
聚焦群众需求保障力,推进志愿服务便利化
聚焦特色项目影响力,推进志愿服务品牌化
15.“党建红+志愿红”点亮暖心服务之光
强化党建引领,释放协同共治效能
激发志愿活力,奉献友爱薪火传扬
筑牢制度根基,激发治理内生动力
精准服务惠民,打造特色品牌矩阵
16.地企联动 携手共治 释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叠加效能
坚持党建引领、地企联动,构建协同化治理格局
坚持资源整合、优化提升,打造一体化治理支撑
坚持“三治融合”、互动贯通,释放集成化治理效能
坚持赓续血脉、锻造队伍,提升专业化治理能力
坚持“双网融合”、精细智管,完善网格化治理方式
17.“五敲五应”建机制,架起志愿服务“连心桥”
代表敲响传递门,畅通渠道迎掌声。
驻区敲定发展门,共商共建映生辉。
社区敲开关爱门,精准服务赢民心。
物业敲击安全门,守护生活增业绩。
网格敲动信息门,沟通疏导应关切。
18.共奏和谐曲 乡村换新颜
建强组织,筑牢基层治理根基
多方治理,凝聚基层治理合力
振兴产业,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19.铸牢共同体 共治“接边地”
固本——筑牢接边治理“压舱石”。
提效——织密基层治理“防护网”。
聚能——激活多方共治“动力源”。
20.强基固本,推动基层治理
强组织堡垒,锻造治理“主心骨”。
强区域联动,构建协同“共同体”。
强友好共建,绘就发展“同心圆”。
21.社区物业“融合服务” 擦亮基层治理幸福底色
党建引领,凝聚基层治理红色力量
聚焦民生,解决群众身边关键小事
用心服务,共建宜居幸福红色家园
22.以智能化破局 书写基层减负“数字答卷”
突出报表重围,从“层层填报”到“源头减负”
打破部门壁垒,从“数据孤岛”到“互联互通”
优化精简流程,从“反复跑腿”到“数据跑路”
拓宽信息渠道,从“繁琐证明”到“自动认证”
23.“驿”路同行聚“新”力 共绘治理新画卷
筑“驿”为家,打造新就业群体心有归属的温暖港湾
以“驿”为桥,激发新就业群体参与治理的工作热情
借“驿”赋能,畅通新就业群体融入治理的“神经末梢”
24.积分“小杠杆” 撬动基层治理“大能量”
党建引领搭框架,构建积分治理工作机制
拓宽渠道聚资源,确保积分兑换常态长效
深化积分强应用,“三大转变”彰显治理实效
25.“全岗通”打造社区“多面手”
用人“精”,让居民“找得到”人
业务“精”,为居民“解得清”疑
过程“精”,替居民“办得实”事
26.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架起基层治理“连心桥”
“3部门联动”,让复杂的事“协同办”
“2流程优化”,让繁琐的事“简单办”
“1站式办结”,让闹心的事“快速办”
“0目标导向”,让忧心的事“高兴办”
27.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探索
基层治理必须以党建引领为根本,把多方主体有效组织起来,形成协同共治力
基层治理必须以载体创新为路径,把基层实践探索引向深入,激发治理新动能
基层治理必须以“三治融合”为“底座”,把内生动力激发出来,构建善治新格局
28.八项规定春风起 基层沃土绽廉花
以“深学细悟”为笔,绘就理论武装“底色”。
以“躬身力行”为墨,勾勒实干担当“线条”。
以“自我革命”为尺,校准作风建设“坐标”。
29.靠前化解矛盾,打造以“一站式”矛调中心为支撑的“法治之翼”
整合资源力量,变“多头办”为“一站办”。
坚持需求导向,变“被动办”为“主动办”。
强化科技赋能,变“线下办”为“线上办”。
30.构建科学培训制度 筑牢人才队伍根基
强化需求导向,量身定制培训方案
突出求实致用,系统提升培训质效
完善培养链条,推动培训常态长效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