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务工作写作提纲30例(20250912)

1.创新宣传模式激活全民节水新动能
精准式培育节水文化新生态。
多维度织密节水意识渗透网。
全覆盖构建节水宣传新格局。
2.从“源头”到“龙头”保障群众喝上安全水
严格水质监测,抓好“水源头”。
对标规范要求,建好“水中枢”。
加强日常管理,管好“水龙头”。
3.“智慧水务”建设绘就治水新画卷
精准调度提效率,农业灌溉更高效。
智慧服务全覆盖,饮水安全有保障。
智能预警保安全,防汛响应更迅捷。
立体监管护生态,美丽河湖焕新颜。
4.改革活水绘新景
现代灌区建设为农业灌溉装上“智慧眼”。
水库矩阵打造拧紧风险管控“安全阀”。
水权水价改革开启活水节水“金钥匙”。
5.多措并举提升水资源管护水平
强化“水责任”落实。
突出“水资源”保护。
深化“水生态”修复。
6.奋力推进新时代节水型社会建设
强化节水职能,推动责任到位。
创新节水机制,推动措施到位。
营造节水氛围,推动宣传到位。
7.多措并举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线”
压实责任链条,构建联防联控体系。
强化适时监控,优化风险闭环管控。
规范操作流程,织密安全警示网络。
8.三个“百分百”交出安全饮水优异答卷
农村饮水实现100%覆盖。
水量水质实现100%达标。
责任落实实现100%到位。
9.“四线”融合助力水美乡村建设
守好农村供水“民生线”。
建好美丽乡村“风景线”。
夯实民生工程“保障线”。
筑牢防洪减灾“生命线”。
10.强化水资源管理助力绿色高质量发展
精准管控用水总量。
从严整治污水直排。
全力保障供水安全。
11.“四河共建”扮靓幸福美丽河湖
构建河畅水清“美丽河”。
构建河固安澜“生态河”。
构建宜居宜业“民生河”。
构建利民富民“经济河”。
12.深化水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治水系打造宜居乡村。
优生态擦亮河湖底色。
强节水助力绿色发展。
13.“三度融合”推进项目建设提质增效
强化项目谋划“准度”,牵住项目“牛鼻子”。
强化项目争引“深度”,把牢政策“风向标”。
强化项目攻坚“力度”,按下建设“快进键”。
14.践行节水新理念做好“节约用水”大文章
坚持机制创新,增强节水“内动力”。
坚持综合施策,汇聚节水“大合力”。
坚持源头防控,提升节水“硬实力”。
坚持示范带动,塑造节水“形象力”。
15.做实节水文章推动低碳发展
创新机制增强节水“内动力”。
综合施策汇聚节水“大合力”。
源头防控提升节水“硬实力”。
示范带动塑造节水“形象力”。
16.扎实做好引水工作
以“算清水帐”为基点,厘清全市水域的“数字历史”。
以“精准调配”为导向,建成联调联控的“数字城河”。
以“改善水质”为主轴,实现智慧精准的“数字引水”。
17.奋力推进新时代节水型社会建设
强化节水职能,推动责任到位。
创新节水机制,推动措施到位。
营造节水氛围,推动宣传到位。
18.锚定节水“航向标”打造节水“新标杆”
打造科学系统治水新标杆。
打造全域深度节水新标杆。
打造全面依法护水新标杆。
打造深化改革活水新标杆。
19.多措并举打造节水型社会新标杆
加强宣传引导,着力营造节水氛围。
细化管控措施,有序推进水权分配。
强化资源监管,聚力打造节水灌区。
20.积极指导地方做好防旱抗旱准备工作
加强旱情监测预警。
强化责任措施落实。
科学调度水利工程。
抓紧工程维养修复。
做好舆论宣传引导
21.“三道防线”拱卫首都防汛安全
第一道防线:防线外推,延长“云中雨”预见时间
第二道防线:聚焦难点,提升“落地雨”计算能力
第三道防线:需求牵引,织密“河中水”监测网络
22.多举措强化水土保持监管
建机制,打牢强监管基础。
强手段,提升强监管成效 。
严执法,加大强监管力度。
督履职,压实强监管责任。
23.水利局全面做好防汛工作
一是完善“直观化”防汛信息监测体系。
二是新增“技术化”防汛支撑监测点位。
三是打造“动态化”智能防汛调度平台。
24.“四个强化”打好抓项目促投资攻坚战
一是强化前期推进,挖掘投资增量。
二是强化工程建设,加速投资放量。
三是强化指导服务,靶向发力破题。
四是强化组织保障,凝聚攻坚合力。
25.“三项创新+三个结合”构建节水监管新格局
理念创新,监管与主动服务相结合
载体创新,监管与重点工作相结合
手段创新,监管与科创引领相结合
26.农村饮用水工程多措并举防寒防冻
在“防”上做文章。
在“治”上亮实招。
在“管”上下功夫。
27.流域“一盘棋” 河湖治理迈出新步伐
重协调:压实压紧河长制责任
强监管:迈向高质量运行管理
优服务:科技赋能大流域治理
28.专注“数智引领”扎实推进全市域治水兴水数字化场景应用建设
夯实“数字化+稳防汛”大基础,建成精准联动智能测报“数字地图”
谋划“数字化+大引水”优路径,打造境内境外双向高效“循环水网”
完善“数字化+全市域”新常态,实现数字联动共治共享体制机制
29.科学谋划全力应对强降雨
严格落实责任。
强化监测预警。
持续排查整治。
盯紧重点部位。
加强培训演练。
做好应急准备。
加强防汛值守。
30.强化“四预” 防御水旱灾害
预报上,做到超前精准。
预警上,完善预警机制。
预演上,工作做细做实。
预案上,优化预案方案。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