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老文秘,一家专业的公文网站!

QQ群
手机版
我要投稿

市检察院党组书记在2025年检委会(扩大)会议暨办案质效分析研判会议上的讲话

2025-05-27 投稿人 : 佚名 围观 : 0 评论
市检察院党组书记在2025年检委会(扩大)会议暨办案质效分析研判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检委会(扩大)会议暨办案质效分析研判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总结2024年以来全市检察办案工作,深刻剖析质效短板,系统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刚才,案管办通报了全市检察业务核心数据,各业务部门作了专题汇报,几位副检察长也提出了具体要求。下面,我代表院党组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坚定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

  (一)聚焦中心大局,服务发展成效显著。去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坚持把检察工作置于全市发展大局中谋划推进,以高质量履职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出台《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二十条措施》,建立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对32件涉企案件实行“一案一专班”,依法不起诉民营企业经营者8人,清理涉企“挂案”15件,帮助企业追赃挽损2.3亿元。二是助力防范化解风险。严厉打击金融犯罪,起诉非法集资、洗钱等案件45件68人,追赃挽损率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针对寄递安全、窨井盖治理等问题制发检察建议23份,推动行业专项整治。三是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设立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办理侵犯商业秘密、专利权案件12件,与市市场监管局建立“行刑衔接”机制,经验做法被最高检转发。

此处隐藏939个字。VIP会员可见

  (一)司法理念滞后制约质效提升。一是“重刑轻民”观念尚未彻底转变。部分检察官对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重视不够,民事生效裁判监督案件数量偏少,行政争议化解仍停留在“就案办案”层面。二是“机械司法”倾向依然存在。如某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交通肇事案,因未充分考虑被害人家庭实际困难,仅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未有效推动赔偿和解,导致当事人反复申诉。三是“数据思维”应用不足。对最高检推行的案件质量主要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不深,部分核心数据如刑事“案-件比”、民事裁判监督率等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监督能力不足导致履职短板。一是新型犯罪应对能力欠缺。面对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等新型犯罪,证据审查、法律适用难题突出,某院办理的“杀猪盘”诈骗案因电子数据取证不规范,导致关键证据被排除。二是精准监督水平有待提高。民事虚假诉讼监督、行政非诉执行监督线索发现难、成案率低,某院去年办理的2件虚假诉讼案件均依赖当事人举报,主动发现能力不足。三是公益诉讼调查手段单一。过度依赖行政机关配合,自行调查取证比例不足30%,某院办理的某水库污染案,因未及时委托第三方检测,导致关键证据灭失。

  (三)机制壁垒影响监督效能。一是内部协作机制不畅。刑事检察与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部门线索移送仅15件,占全部线索的8%,某院办理的一起非法采矿案,未同步启动公益诉讼调查,导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滞后。二是外部衔接机制不完善。与公安、法院的联席会议制度执行不到位,某院对公安机关应立未立案件监督后,未建立后续跟踪机制,导致同类问题反复出现。三是科技赋能检察力度不够。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应用覆盖率不足40%,某院研发的“虚假诉讼套取住房公积金”监督模型,因数据共享不畅,仅筛查出2条有效线索。

  三、锚定目标任务,奋力开创检察工作现代化新局面

  202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全市检察机关要锚定“争创全省先进基层检察院”目标,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主线,实施“三大工程”,推动检察工作现代化。

  (一)实施“理念革新工程”,筑牢高质效办案思想根基。一是深化政治与业务融合。建立“第一议题”学习落实机制,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检察履职,开展“透过业务看政治讲忠诚”活动,评选“政治与业务融合”典型案例10个。二是树牢“精准监督”理念。制定《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工作指引》,明确虚假诉讼、执行活动等5类案件监督标准,建立“检察建议+调研报告”模式,对重大监督案件同步向党委、人大报送专题报告。三是强化“数据赋能”思维。组建数字检察专班,研发“类案监督模型”,每季度发布“业务数据分析报告”,对异常数据实行“黄牌预警”,对连续两季度排名末位的部门负责人约谈问责。

  (二)实施“能力提升工程”,锻造专业化检察铁军。一是开展“素能提升年”活动。与高校合作开设“检察大讲堂”,每季度邀请法学专家、业务能手授课;实施“青蓝计划”,选拔10名青年干警到上级院跟班学习,组织庭审观摩、辩论赛等活动20场。二是培育“专家型”人才。设立“检察理论研究基地”,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的干警给予奖励;组建“重大疑难案件攻坚组”,对涉黑恶、网络犯罪等案件实行“专班办理”,力争培育全国、全省业务标兵3名。三是完善“全员考核”机制。将案件质效指标纳入绩效考核,实行“基础分+加分项”模式,对获评省级以上典型案例的承办人直接评定为“优秀”等次,对“案-件比”高于1:1.15的案件实行“一票否优”。

  (三)实施“机制创新工程”,构建现代化监督体系。一是健全“一体化”办案机制。建立“四大检察”线索互移、证据共享、结果反馈制度,对重大案件实行“刑事+公益诉讼”联合办案,力争线索移送成案率提升至20%以上。二是深化“府检联动”机制。与市政府会签《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实施意见》,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对重点领域开展联合专项行动;探索“行政争议化解+司法救助”模式,对生活困难当事人实行“一案一救助”。三是打造“智慧检察”平台。建设“检察大数据中心”,对接公安、法院、行政执法等12个部门数据,实现信息实时共享;推广“非羁押码”应用,对取保候审人员实行“云监管”,确保诉讼顺利进行。

  同志们,高质效办案是检察工作的永恒主题。让我们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奋力推动全市检察工作迈上新台阶,共同谱写新时代检察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华章!

  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