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深入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深入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要求,总结我市在水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存在的突出问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压实责任、协同作战,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交通局、市文旅局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市、区)政府分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副县(市、区)长,以及各乡镇(街道)相关工作负责人等。刚才,市生态环境局、* 县生态环境分局作了汇报发言,讲的都很好,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落实好,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此处隐藏5207个字。登录可见
二是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2025 年新建、改建城镇污水处理厂座,新增处理能力万吨 / 日,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 *% 以上。加快污水管网建设和改造,重点推进老旧城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污水管网全覆盖,2025 年完成污水管网改造公里,实现雨污分流比例达到% 以上。加强初期雨水收集处理,在新区、开发区等新建城区建设初期雨水调蓄设施,总调蓄能力达到万立方米,减少初期雨水对水体的污染。推进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2025 年城镇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鼓励污泥资源化利用,建设污泥资源化利用项目 * 个,实现污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三是大力治理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加强农业污染源管控,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2025 年化肥、农药使用量较 2020 年分别下降 *%、%,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 以上,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 *% 以上。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2025 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 *% 以上,新建、改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鼓励发展种养结合模式,建设粪污资源化利用示范基地个。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按照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的原则,优先解决人口集中区域的生活污水治理问题,2025 年完成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 *% 以上,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村 * 个,推广低成本、易维护、高效率的治理技术和模式。
四是有效管控入河排污口。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2025 年底前完成全市所有流域、重点湖泊入河排污口排查,建立排污口台账和清单。按照 “取缔一批、合并一批、规范一批” 的原则,对排查出的 * 个入河排污口进行分类整治,2026 年底前全面完成整治任务。建立入河排污口长效监管机制,明确每个排污口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安装标识牌,接受社会监督。加强入河排污口监测,2025 年对所有入河排污口开展每月一次的常规监测,对重点排污口开展每季度一次的非常规监测,确保排污口出水稳定达标。
(二)加强水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
一是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2025 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亿吨以内,万元 GDP 用水量较 2020 年下降%,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强化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严格进行水资源论证,未通过论证的不予批准取水许可。加强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划定地下水禁采区和限采区,2025 年地下水超采量较 2020 年削减 *%,实现地下水水位止跌回升。推进水资源统一调度,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优先保障生态用水,确保 * 河、河等重点河流生态流量达到多年平均流量的% 以上。
二是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发展高效节水灌溉,2025 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万亩,全市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比达到% 以上。推广耐旱作物品种和节水栽培技术,在县、县等农业大县建设节水农业示范区个,示范面积万亩。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对处老化失修的灌溉泵站、渠道进行改造,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025 年,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以上。
三是加快工业和城镇节水。推进工业节水技术改造,鼓励企业采用节水工艺和设备,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2025 年全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 *% 以上。创建节水型企业,2025 年新增省级节水型企业家、市级节水型企业家。在城镇生活节水方面,推广节水型器具,新建居民小区全部安装节水型器具,既有居民小区逐步更换节水型器具,2025 年节水型器具普及率达到 *% 以上。推进再生水利用,建设再生水管网公里,在工业、市政绿化、道路清扫、生态景观等领域优先使用再生水,2025 年全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 以上。
(三)加大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
一是实施重点河流生态修复工程。以河、河、湖为重点,开展水生态修复综合治理。2025 年对河进行河道清淤、岸线整治、生态护岸建设,清淤量万立方米,整治岸线公里,建设生态护岸公里。在河沿线建设人工湿地处,总面积公顷,净化河道水质。加强 * 湖生态保护,实施湖泊生态清淤、水生植被恢复、环湖截污等工程,2025 年湖泊水质稳定达到 Ⅳ 类标准,2026 年力争达到 Ⅲ 类标准。建立河流、湖泊生态水位(流量)保障机制,加强水文监测和调度,确保生态用水得到有效保障。
二是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2025 年建设湿地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区等湿地项目个,新增湿地面积公顷,修复退化湿地面积公顷。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对重要湿地周边地区给予生态补偿,鼓励群众参与湿地保护。加强湿地监测和管理,建立湿地资源数据库和监测网络,定期开展湿地生态状况评估。2025 年,全市湿地保护率达到% 以上。
三是提升水生态监测与监管能力。完善水环境监测网络,在 * 个国控断面、* 个省控断面、* 个市控断面增设监测点位,增加监测指标和频次,实现水质、水量、水生态一体化监测。加强水生生物监测,建立水生生物监测体系,定期开展鱼类、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监测,掌握水生态系统变化情况。2025 年,建成全市水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实现监测数据共享和综合分析,为水生态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强化保障措施,确保水生态环境保护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采取强有力的保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协调。建立 “市级统筹、县级主责、乡镇落实” 的工作机制,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市生态环境局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负责统筹协调、监督考核等工作;市水务局负责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建设和河道治理等工作;市住建局负责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管理;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市发改委负责将水生态环境保护纳入相关规划,协调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市财政局负责保障工作经费;其他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县(市、区)要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要素保障
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将水生态环境保护资金纳入市、县两级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投入,2025 年市级财政安排水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亿元,较 2024 年增长%。积极争取国家、省级资金支持,每年申报水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不少于个,争取资金亿元以上。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建设和运营,通过 PPP 模式、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 亿元以上。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审计监督。同时,保障项目用地需求,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优先安排水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用地,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三)加强科技支撑,提升治理能力
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引进和推广水生态环境保护先进技术和装备。2025 年,与大学、研究院等合作开展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等技术研究项目个,转化科技成果项。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配备先进的监测设备和仪器,2025 年市、县两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全部具备地表水项指标监测能力。建立智慧环保平台,整合水环境质量、污染源、水资源等监测数据,实现数据共享和智能分析,提高监管效率和决策科学性。加强专业人才培养,通过公开招聘、在职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批水生态环境保护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2025 年全市水生态环境保护专业人才队伍规模达到人以上。
(四)强化监督考核,严格责任追究
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将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评价、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制度,每月对重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调度,每季度进行通报,每年进行考核。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县(市、区)和部门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进行约谈和问责。建立水环境质量预警机制,对水质超标的断面及时预警,督促相关县(市、区)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开展专项督查行动,每年组织 * 次以上专项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严肃追究责任。
(五)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水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政策法规和先进典型,提高全民环保意识。2025年,在市级媒体开设水生态环境保护专栏个,发布宣传报道篇以上,制作公益广告部,在公共场所播放。开展环保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 “五进” 活动,每年组织宣传活动场次以上,发放宣传资料1万份,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鼓励公众参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监督,设立举报电话和信箱,对举报线索经查实的给予奖励,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 * 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